实体和电商
比翼齐飞
16家“老供销超市”亮相瓯海
猴年春节后,位于瓯海城乡的16家“老供销超市”门店,成了市民好去处。市民进超市不仅能买到日用百货、食品、农特优产品,还能享受到便利的办卡、账户余额查询、小额存取款等金融服务。
瓯海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多家,农特优产品丰富。去年9月,瓯海农商银行、瓯海区供销社联手瓯海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出资成立了全国首家集生产、销售、信用“三位一体”的公司——瓯海农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正是依托有着60多年历史的供销社和瓯海农商银行上百个实体网点,今年1月9日,该公司一次性开设出16家连锁金融便利超市,提供百货销售、网上代购、基础金融、水电费代缴等服务。
瓯海供销超市有限公司负责人郑祥秋表示,瓯海老供销超市以服务城乡、立足三农为宗旨,经营日用百货、食品、农特优产品等,还原的是“老供销味道”,实行的是“老百姓价格”,意在打造惠民平价超市。同时,瓯海农商银行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优势,对购买大宗化肥、农药、农机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在融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并对120万银行客户实行购物优惠举措。
首批16家“老供销超市”门店,或开在银行网点内,或开在公园内,或开在村中心。春节期间,瓯海农商银行的客户、瓯海区供销社老社员、瓯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们,在村门口不仅享受到购物的乐趣,也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瓯海区供销社负责人说,供销社与“信用社”为了服务农村金融和农村商业的最后一公里,重新“会合”在一起,同时以会员形式携手227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三方以股份制+会员制展开合作,集生产、销售、信用“三位一体”,为改革探路。
(黄松光)
龙湾批零住餐生意红火
刚刚过去的春节黄金周,龙湾区362家限上批零住餐累计实现销售额30.54亿元。其中,21家限上批零住餐单位销售额高达7935.68万元,较平常日均增长10%;39家规上酒店客房单位营业收入4050.37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较平常日均增长近5成。
春节期间,龙湾社区菜市场、商贸市场等地的小商户大多没有返乡过节,蔬菜经营户仍然不减。该区农贸市场、各大批发市场以及多家连锁超市和便利店,保持正常营业,让市民可以便捷地买到物美价廉的生鲜食品,部分蔬菜直通车还开进社区为居民服务。
春节期间,品种丰富的净菜、半成品、熟肉制品受到消费者青睐;市民对智能手机的追捧,带动了手机行业的销售热度;该区推出的节能减排商品补贴政策,也拉动了春节消费。
黄金周7天,餐饮业市场呈火红态势。今年龙湾区众多老字号及知名餐饮酒店“分岁酒”“新年酒”包间上座率超过9成,打包“年夜饭”的人也明显多于往年。星级酒店平均客房出租率高达91%以上,个别酒店长假客房天天爆满。“在外龙商回家过年是星级宾馆的重要客源。”龙湾区统计局服务业科室相关人士分析说。
“互联网+餐饮”为龙湾餐饮市场带来新活力,喜欢叫外卖的年轻人春节期间也不会“饿肚子”。众多订餐APP下单火爆,众多知名餐饮业保持外送服务不间断,满足市民在家享用美食的需求。数据显示,节日期间,万达广场派乐汉堡、华馨园和故乡情等餐饮店销售额同比增长均在8%以上。
(王策)
苍南宜山针棉织品网上热销
在其他人忙着春节走亲访友的同时,苍南县宜山镇针棉织品行业的大多数老板,还在企业里忙碌着这么一件事情:给因快递休息在节前、节中没办法发货的订单打包。“从正月初三开始,有些企业实际上就已经处于开门状态。”苍南县针棉织品行业协会透露说。
“互联网+”模式是主打内衣、内裤产品的宜山针棉织品企业在今年春节如此忙碌的直接原因。主要聚集在宜山镇的苍南针棉织品行业企业,去年年销售额10多亿元,其中有近8亿元来自电商。借助电商吹送的东风,原先大多没名没牌栖身于街头小店和批发市场的苍南内衣、内裤产品,如今不仅在线上线下崛起多个品牌,还在国内市场做到四分天下占其一。
据该协会会长陈德安介绍,从再生纤维纺织起步、历经三十多年发展的苍南县针棉纺织行业,仅宜山镇就有大小600多家针棉织品企业,各种生产机器设备15000多台,从业人员2万多人。“但在大举进军电商之前,大多数企业以贴牌代工生产为主,或者没名没牌在小店、地摊和批发市场销售,低价低端,行业整体产值和利润一直上不来。”
如今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截至去年,行业已有35家规上企业在天猫开出官方旗舰店,除天猫外,行业企业还在其他电商平台共拥有1000多家网店及代理商,仅宜山镇去年电商快递寄件就达1400多万单。得益于电商的迅速做大,去年行业企业的电商销售额迅速增至近8亿元,已占行业总销售额的8成。在实体市场、外贸仍在下降的情形下,行业总销售额仍比上一年有所增加。苍南内衣、内裤产品,如今也有了“追鹿”“舒尔丹”“宝派”“绅门”“卓顿”等一批叫得响的品牌。
宜山镇常务副镇长方以军认为,“互联网+”带来的不仅仅是春节早早开始的忙碌、销售额和市场份额的提升,从行业状况和趋势来看,还在帮助行业“新生”,只有借助“互联网+”,此前以传统代工模式为主、很难适应市场的苍南针棉织品行业,才能走出一片新天地,真正成为“中国内衣名镇”。
(王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