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评

何妨重读经典
自然别样襟怀

  古人言: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

何妨重读经典

自然别样襟怀

  马悦

  一个给出“怀才”,另一个就轻松答出“明珠暗投”;一个说出“文景”,另一个就明白是“无为而治”;“平坦的路”的话音刚落,“康庄大道”的答案已瞬间迸出……这段“快、狠、准”的“你说我猜”来自近日落下帷幕、由中央电视台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成语大会》。选手们知识储备量之大、默契度之高,让人瞠目结舌——似乎他们是一本本“活字典”,甚至有些鲜少用到的成语,也只需寥寥几字就能风驰电掣般得出答案。

  惊叹之余,我们不由地惊觉反思——当下社会,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偏离年轻人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急躁快速的网络化生活。键盘时代,一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四字格”,在现实中竟如此“乏人问津”。

  细细观察周围,从小学到大学,身边能掌握典故、熟悉古籍的人越来越少,有些年轻人甚至厌恶学习文言文或传统知识。我们接受到的高等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传统文化内涵、韵味、道理的教育,偏重考试的教学模式,缺少对学生人文涵养的提升。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文化软实力的比拼,不仅关乎个人竞争力,更影响和维系着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多用书香润养人心,从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传统经典里汲取养分,已经是民族繁盛富强的重要基石之一。

  知识何以养人树人?古人言:“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在笔者看来,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学习传统文化不可功利,而需兴趣为先,放下对分数的执念,着眼于丰富自己的人文内涵,多一份对传统文学的热爱与坚持,多一份文化自信,用心钻研,广泛阅览。

  细细观察每个选手,有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也有不少是理工科学生,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汉语文字的痴迷,对古老文化的钻研,对传统文学的满腔热情。为了备战成语大会,不少选手拿出了高考冲刺的劲头,翻阅《诗经》、《论语》、《战国策》等古代经典。冠军选手、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彭敏说,采兰赠芍、蜂缠蝶恋、草间求活、忽忽不乐……这都是些特别活色生香的成语,读起来就会有馨香扑鼻。

  都说成语是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是汉语中古今通用的最精妙、简洁、生动的表意资源。缤纷多彩的人文世界、蕴涵深意的民族文化、生动可感的心态写照,都通过成语反映出来。有专家曾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就是因为我们的汉字以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有网友说,被选手们的博学所感染,会因此更加关注成语,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也许只有短时间的热度,但我们已经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有观众、在校生自叹“枉为文科生”“白读中文系”,感悟到成语能让很多知识生动起来。

  一位节目嘉宾说:“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和丰富的文化,历史的厚重感会扑面而来,那时候观众就会发自内心地真心喜欢成语了,而不是为比赛。”这正是我们乐于见到的效果——在欢笑中领悟文化魅力,原来传统文化这么有趣。希望能唤起更多的年轻人重新去翻看束之高阁的古书,留心身边悄藏的文化,关注内涵提升,享受文化魅力。


浙江日报 时评 00004 何妨重读经典
自然别样襟怀
2016-02-05 浙江日报2016-02-0500012;9431967 2 2016年02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