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

一段谆谆寄语的殷切期待 一座创意园区的11年坚守

杭州LOFT49嬗变记

  本报记者 翁浩浩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杭州LOFT49创意产业园里,春联和年画营造出一派喜庆的气氛。站在“十三五”的起点上,展望新一年的美好蓝图,产业园的创业者们个个自信满满。

  而此时此刻,在大家的脑海里,有个身影始终亲切,几句嘱咐依旧清晰。11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曾专门到这里调研文化大省建设,与创业者进行交流和探讨,并深情寄语园区加快创新和发展。

  11年来,他们没有忘记,当年担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这里留下的深深足迹,在浙江大地上精心抒写“文化大省”的动人篇章。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成为他们奋勇前进、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

  2005年4月,草长莺飞,正是江南好时节;4月12日下午,习近平同志专程到这里调研

1. 一段难忘的记忆

  在杭州城北的通益路上,LOFT49的存在显得与众不同。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这里曾是杭州蓝孔雀化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锦纶厂厂区。日前,记者来到LOFT49,依然能看到当年的厂房,以及泵阀、管道、料斗等设备。这些旧时的记忆,如今成为打造创意殿堂的“时光通道”——在保留旧元素的基础上,品牌设计室、创意产品展示馆、摄影工作室、工艺美术创作室,还有时尚的咖啡馆和餐厅成为园区的主角。不经意间,你会看到别致的城市小品,或者遇上一流的艺术大家。

  在这里,还有一种记忆,如美酒般经历岁月发酵越发耐人回味。

  2005年4月,草长莺飞,正是江南好时节。4月12日下午,习近平同志专程到这里调研。

  “领导对我说,省委书记过两天来调研,要我不用太多准备,把园区情况原汁原味呈现出来。”今年59岁的杭州蓝孔雀化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宣乐民回忆说,当时他负责接待任务,单位领导的这番话,才让从未接手过这么高“规格”接待任务的他稍稍淡定。

  “领导很有亲和力。”谈及与习近平同志面对面的经历,杭州名仕装饰设计制作有限公司负责人沈勇很激动,“领导说,很多事情是你们帮政府想到了,LOFT49里有高人。”习近平同志的这番话,深深印入沈勇的脑海,让他的思绪一下回到了10年前。

  习近平同志调研时亲切的话语,在改造一新的园区里回荡,温暖着在场的每个人,如绵绵春雨般化作LOFT49人前行的动力。

  “品库”负责人杜雨波是LOFT49的发起者之一。在1500余平方米的展厅内,上千种创意十足的居家产品时时刺激着参观者的感官,即便是一只咖啡杯,独特的设计也会让人爱不释手。而摆放在展厅前台的彩色玻璃球圣诞树,则是他最值得纪念的一件展品。他至今清楚记得,11年前,习近平同志曾在这棵圣诞树前驻足观赏。

  “当时我介绍说,我们设计的这款圣诞树上了美国的知名电视台,成为圣诞节目的背景。”杜雨波说,这番带着自豪的讲解,很快得到了习近平同志的肯定。

  调研中,习近平同志认真听取LOFT49的发展情况介绍,并与园区负责人和创业者交流座谈。他强调,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步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不断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他没有架子,不仅与大家合影,还与大家亲切握手,连我这个后勤服务人员也不例外。”宣乐民动情地说。

  喜悦和激动,写在每个人的脸上,振奋的情绪久久无法挥散。而这半小时的相逢,就这样成为LOFT49人永恒的记忆。

  11年的坚守,让LOFT49完成了腾笼换鸟式的蜕变。11年来,这片废弃厂区上,逐渐形成了一块富有个性、充满感染力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

2. 一次华美的转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1年的坚守,让LOFT49完成了腾笼换鸟式的蜕变。

  11年间,这片废弃厂区上,逐渐形成了一块富有个性、充满感染力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入驻企业数量也从最初的20余家增加到50余家。在入驻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中,有集教学设计创作于一身的朱仁民教授、著名雕塑家王强教授和楚天舒、中国美院陶艺系主任戴雨享教授、中国著名油画家常青教授,以及我省设计界、时尚界的领军人物孙云、沈雷、潘杰等。在首届“中国创意产业园区新锐榜”评选中,LOFT49获“最具品牌价值园区”称号。

  而在全省各地,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和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浙江文化强省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

  事实上,浙江文化产业走得远、飞得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早在2003年,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浙江的文化事业就进入“脱胎换骨”的发展阶段;2011年,《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影视服务等8大文化产业;2012年,我省出台的《关于加快“腾笼换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试行)》,鼓励工业企业利用现有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而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大力推进产业创新,着力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为万亿产业。

  2006年,习近平同志曾在《之江新语》里说,所谓文化经济,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和发展。这是浙江改革发展中的一大特色和一大亮点。正是这样的高瞻远瞩,极大地激发了浙江人挖掘文化传统中的经济元素和商业契机的热情,以文化的力量来推动经济发展。

  “我是LOFT49首批创业者之一,希望能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直坚守下去。”沈勇动情地说。当年的小伙,如今平添几多华发。沈勇的女儿今年读小学三年级,在他的熏陶下,特别喜欢绘画和设计,“大家开玩笑说,咱们的LOFT49有了第二代!”

  “眼下,公司制定了‘两轮驱动’的发展计划,一方面继续发展现代制造业,另一方面积极规划设计LOFT49,投入资金增加配套商业设施,规范服务、提升园区服务质量,努力打造一个温馨开放、别具一格的创意乐园。”LOFT创意产业园负责人柴志伟说。

  长风破浪会有时。LOTF49的精彩故事,还在继续……

  源远流长的大运河,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也守望着杭州近现代工业的发展。一场前所未有的创新实践,从原本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旧厂房开始

3. 一场创新的探索

  进入新世纪,“蓝孔雀”下属的锦纶厂遭遇发展阵痛:陈旧的厂房,灰暗的仓库,尘封的排气管,还有被磨得坑坑洼洼的水泥地,成为这里的符号。为响应杭州市“退二进三”、转型升级的要求,工厂实施改造搬迁。

  2002年,身为企业招商办负责人的宣乐民正忙着洽谈招商业务。产业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但锦纶厂搬走后,旧厂房拿来干什么,走什么样的产业发展路子,大家心里没底。

  而此时,在美国打拼10年后回国的杜雨波,正着手实现在运河畔办公司的夙愿。在美国时,他发现创意设计公司大多聚集在SOHO区。艺术家们通过装修改造,把废弃的厂房打造成各具特色的艺术天地,形成独特的LOFT景观。

  杜雨波找到了宣乐民,LOFT理念让两人一拍即合。由于旧厂区位于原先的杭印路49号,LOFT49应运而生。

  创意,唤醒了沉寂的厂房;激情,冲破了传统的桎梏。和杜雨波一样,更多充满创业热情的艺术家和设计师走进了园区。

  “我最初的想法,就是保护杭州的工业印记。”对沈勇来说,进驻园区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冒险:这里只剩一片萧瑟的厂房,杂草丛生,甚至没有像样的路。根据当时的规划,厂区范围是城乡建设用地。太多的不确定性,让3名公司员工向他提出了辞职。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习近平同志的到来,大大增添了园区内每个人干事创业的信心。

  “这就好比吃了定心丸,我们的企业能在这里长期发展,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更有盼头了。”沈勇说。与此同时,杜雨波开始了企业的升级改造:租用约15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更换设备、重新装修,产品展示厅的面积也扩大了一倍。

  就连宣乐民,也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品牌效应:习近平同志来园区调研后,许多企业来电希望能在“LOFT49”注册公司,哪怕没有办公场地。“当时,我们也决心把‘LOFT49’打造成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标杆,因为这里是省委书记调研过的地方。”他说。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习近平同志的调研,更加坚定了杭州市拱墅区委、区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信念。“十二五”期间,拱墅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并将其定位为重点发展的“6+2”产业之首。

  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拱墅区文创产业总量每年递增近20%。2015年,全区文创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90亿元。同时,美好的蓝图已然明确:预计到“十三五”末,全区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数超过150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以上,吸引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


浙江日报 经济 00010 杭州LOFT49嬗变记 2016-02-05 9379943 2 2016年02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