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省两会特别报道·新观察

让法治成为社会共同信仰

  唯有每个人对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信任、崇尚、遵守和服从,将法治意识深植于心,内化为行为准则,更完善、更和谐的法治社会才能得以建成。

让法治成为社会共同信仰

  朱玲

  腊梅朵朵,迎寒吐蕊,伴随寒潮的离去,春节的脚步近了,许多人满心欢喜踏上了归家的旅途。不过,这个新年对于一些人而言,可能就没那么好过了——他们或因没法买飞机票、限乘高铁,而寸步难行。他们,就是上了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的“老赖”。

  在26日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高级人民法院代院长陈国猛在工作报告中提到,2015年浙江新收执行案件40.5万件,同比上升23.3%,执结37.7万件,抓获逃避执行的“老赖”6445人。执行案件的大幅上升,得益于网上“点对点”查控被执行的信息。未来,非法所得隐匿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老赖”们逍遥法外的几率也越来越少,这就是法治的威力!

  事实上,我们身在一个网络时代,同时,也身在一个法治时代。法治,无处不在。你可以不会讲外语、不懂数理化,但你不能不懂法。当然,只有知法、懂法,才能谈得上尊法、信法、守法、护法。

  一个合格的好公民,首先必须懂得遵守法律。有些人觉得,家事别人无权插手,在自己家就可以为所欲为,首部《反家暴法》发出严肃警告:家庭不是法外之地,家暴就是犯罪;有些人认为,网上匿名转个帖子、发则道听途说的消息,没啥大不了,也不会被查出是谁发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已出台解释,明确指出诽谤信息转发500人次可判刑,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还有些人心存侥幸、以身试法,暴力袭警、暴力袭医、暴力“维权”,以为法不责众,而事实一再证明,与法律为敌,你必将一败涂地。

  法治,是社会公平正义、百姓幸福梦想的护航者。我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惩恶扬善、维护公正是法律的意义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光有法还不够,还需要人人树立法治信仰。唯有每个人对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信任、崇尚、遵守和服从,将法治意识深植于心,内化为行为准则,积极主动地遵守法律,相信依靠法律可以解决问题,让法律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更完善、更和谐的法治社会才能得以建成。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法治意识正在逐渐加强,这是一件好事,但也要看到,还存在许多短板,需要补齐。作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首先得做好知法守法的楷模,自觉扎紧制度的篱笆,手不向“贪腐之利”伸,心不存“特权任性”的小心机,不搞变通,不打折扣,不以权压法,不以人治代替法治;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也要学法、懂法,不做法盲,不随大流,不存侥幸,一言一行必守法律底线,这是对我们自己的幸福负责,更是对他人权益与社会秩序负责。

  社会越是发展,越是需要法治。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而法律就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在迈向梦想的征途上,需要我们携手同行,将法治信仰镌刻心底。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浙江日报 省两会特别报道·新观察 00007 让法治成为社会共同信仰 2016-01-27 浙江日报2016-01-2700018;浙江日报2016-01-2700017 2 2016年01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