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也要
追求高水平
杜博
如果说全面依法治国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那么对浙江而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法治建设也必须立足高标准、迈向高水平。
法治也要
追求高水平
杜博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小康社会,同时也是一个法治社会、善治社会。因此,必须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稳步推进司法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科学立法,在深化改革进程中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明法者强,慢法者弱。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是改革最大的方法论。改革攻坚期、发展机遇期、社会风险期三期叠加,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并举,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才能确保改革顺利推进,改革成果巩固持久。
严格执法,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道私者乱,道法者治。随着反腐持续深入,法律红线不可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愈加深入人心,必须进一步加大惩防职务犯罪力度,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手、危害经济发展环境、影响重大改革举措落实的职务犯罪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腐败问题,加强监管、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推动源头治理,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荡涤出风清气正的发展建设环境。
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公生明,廉生威。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让司法公正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同时,坚持“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坚持司法为民,以实际行动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全民守法,让法治信仰深入人心。卢梭曾说过,规章只不过是穹窿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是最后构成那个穹窿顶上不可动摇的拱心石。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里。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法治才有生命力。
立法、执法、司法的改良与法治信仰的培育同频共振,改革发展才有底气闯关夺隘;坚持突出重点,各项工作以法律为护航,高水平全面小康才能阔步向前:
为转型升级“组合拳”提供法治保障。依法保障“五水共治”、“三改一拆” 等重点工作,淘汰“僵尸企业”退出市场,为实现兼并重组、“腾笼换鸟”创造条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进行。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总体思路提供法治保障,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开展司法实践。
抓住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促进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支持品牌强省建设。探索“互联网+”时代的司法应对,让法律与社会发展同步前进。
积极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健全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加强司法监督。立足发展与稳定大局,针对审判实践中发现的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提出有效的司法建议,促进制度完善。
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厉行法治、促进善治,让更高水平的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精神镌刻入执政的基因,融汇进社会的风尚,淬炼成发展的内核。期待法治浙江也能跃升高水平!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