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阅读会

述说对家对国
对爱的信仰

  俞吉吉

  感慨于当下文坛百花齐放,许多才华横溢的青年作者,或穿越历史写出惊世骇俗之作,或将后宫嫔妃争斗写得色彩缤纷,但似乎缺少了一些严肃的内容。在一次和小辈的谈话中,退休10年,如今年逾古稀的蒋焕孙想起了伴随着共和国长大的那代人,多少难忘事,至今却不甚了了。

  蒋焕孙深感留下这段历史的记忆是他们一代人的责任——克服电脑写作的困难后,3个月里写就30余万字,便有了现在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作《红与黑》。

  作者把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生活细节和情感都聚焦在周家两代人身上。主人公的多舛命运和由此展开的动人心弦的历史画面,是那代人在“红”与“黑”的历史潮流中挣扎和呼吸的缩影。

  主人公周慧敏的母亲陈青萍凝聚了作者对上辈参加革命的记忆,一个上海小姐,无意中被卷入一次地下党活动,从此投入革命洪流几十年。

  周慧敏的父亲周公瑾,衷情于文物收藏,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用家藏文物珍品去上海和外商换新四军急需的盘尼西林,在解放后因挂过日伪政府伪职屡受打击。

  周慧敏从小离开母亲,在战乱中成长,性格坚强,思维敏捷。身为“红二代”的她,因父母又红又黑的背景,人生多次跌宕起伏。

  “一个人的红与黑并不取决于家庭出身,而和社会背景、历史演变,休戚相关。只要坚持信仰不变。宠辱不惊、始终如一,都能为国家作贡献。”这是周慧敏在小说里的反思,也是蒋焕孙对那段历史的反思。

  今年72岁的蒋焕孙,笔名呼唤,他的创作生涯始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在《人民文学》《花城》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著有《钱的漩涡》《记者三部曲》两部长篇小说,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不沉的地平线》(已拍摄发行)等。小说曾两度获得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后被抽调到浙江日报社文艺部,从事副刊编辑工作。几年后,又调至文学期刊担任编辑工作。那一年,他负责组稿责编的报告文学《中国的回声》获得中国作家协会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他也获得了优秀责任编辑奖。之后便专注做起了编辑工作,一搁笔就是30年。

  30年后的这一笔,在他看来是有意义的——

  这是一段行走在两代人中的反思,每个人的命运都被“红”和“黑”主宰,每个人的身上都上演着不同的“红”和“黑”,在那个“红”与“黑”的年代,是非荣辱需要接受历史的审判,人的命运前途受到历史的操纵;

  这是一部从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的小说,铁锅炒西湖泥和白糖,良渚、章湾都是他记忆里和生活中的存在;

  这也是一部坚持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求真务实精神的作品,从“红一代”在战争年代的投身革命保家卫国到“红二代”在和平年代实业护国,一代代践行着爱国和奉献;

  同时,浓厚的吴越文化生活气息、丰满独特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真实的感情,让小说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为历史题材小说,该书通过两代人的家族命运展现了对那段“红”与“黑”的历史和人的感怀和反思,述说着对家对国对爱的信仰,也寄托了作者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正视这段历史的愿望。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阅读会 00019 述说对家对国
对爱的信仰
2016-01-22 6193018 2 2016年01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