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353个村订立村规民约

奉化创新
基层社会治理

  本报讯 (记者 谢晔 应磊 市委报道组 凌青 黄成峰) 日前,奉化市大堰镇常照村村委会挂出一块牌子,上书“常照村时间银行”几个大字。村民江小云把她看护邻居老人3天的“履约行动”存入“时间银行”,换来了24个“时间币”。去年以来,奉化在全市353个行政村推行“民约村治”,村村订立村规民约,创立270个“微组织”监督执约,村民矛盾纠纷发生率大幅下降。

  首家开张的“常照村时间银行”意在调动村民履行村规民约的积极性。常照村村民签下的“契约”规定“时间银行”的“存贷比”:村民创业可一次性兑换50个“时间币”,看护老人一小时可换一个“时间币”等。“银行”每年两次“取现”,村民手中的“时间币”可兑换相关福利,大到优先选择宅基地、免费居家养老,小到享受一次免费保姆服务、领取一盆盆景。“时间银行”与村里原有的“执约队”“道德庭”等“微组织”一起,引导、监督村民遵守村里的20条村规民约。

  走在常照村,道路整洁干净,花草别致优雅,景色宜人。这全靠该村民约中的一条:“弄堂家家扫,门面形象做得好。”村党支部书记汪文夫说,村头巷尾古碑石刻很多,村民大会在商定村规时,特别加上一条“文物人人护,子孙后代记忆保”,现在,村里随意动土、破坏古迹的现象完全绝迹。

  “奉化的村规民约,一部分来源于当地民情风俗,提取其中健康向上的价值,在民意基础上,约束全体村民共同遵守;另一部分来源于党规党纪,‘10个严禁’、‘39个不得’,专门约束村领导班子和党员,方便村民监督。”奉化市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个村选举当地德高望重的村民组成“执约队”,通过发放“违规告知书”等监督执约,发生争议的由村民组成的“道德庭”作出裁判。

  曾担任谢界山村村支书20多年的陆宝常,在村里有一定威望,被村民推举为“道德庭”庭长,负责村中“执约”工作。前段时间,村民陆某与邻居因琐事争执不下,“执约队”把这件事送上“道德庭”。经过调解,按照谢界山村的村规村训,“道德庭”协调陆某赔偿对方400元,双方达成和解。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奉化创新
基层社会治理
2016-01-19 4100466 2 2016年01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