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艺文志

浙江越剧团12位90后男生撑起大戏——

好儿郎,带来越剧新面貌

90后越剧男演员汪舟格上妆照。
青春版越剧《胭脂》中潘凯成饰演的吴南岱。
青年男演员黄剑勋在表演《玉簪记》。
青春版古装越剧《长乐宫》剧组合影。
青春版越剧《双轿接亲》中的男演员王炜佳。

  “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妻不可忘。”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假意劝大臣宋弘放弃原配娶其姐湖阳公主为妻,坐拥富贵荣华,宋弘回绝后如是说。正在彩排的青春版《长乐宫》里“拒婚”一节,演员们用不过寥寥数语,一个皱眉、一个作揖,就在神情流转间,把一代仁君、几位贤臣鲜活地搬上了舞台。

  1月15日,由戏剧作家顾锡东编剧的经典越剧作品《长乐宫》,将在时隔多年后由浙江越剧团重新演绎,在胜利剧院进行彩排演出。与以往版本截然不同的是,这次的《长乐宫》充满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让人眼前一亮。原来,挑起新版《长乐宫》大梁的,是一群90后青春面孔。浙江越剧团里的中青年演员心甘情愿为他们跑起龙套。

  本报见习记者 董小易 通讯员 寒冰

  风华正茂,如旭日东升。这出戏的男主演们,是清一色的90后,来自浙江越剧团新一代的男班团队。唱腔步法虽略有生涩,但贵在少年心气的执着与意气风发。

  他们有人专攻小生,有人擅长武生、老生,个个身高一米八以上,眉清目秀。不消说话往那一站,也能感到青春扑面。如今,这支男班团队,撑起一台完整大戏,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

  这样一支完整的新生代男班,浙江越剧团等了整整20年。

  以《长乐宫》为跬步,这群新生代男演员,将接过越剧新百年传承的接力棒,沿着前辈之足迹行向更远。

  越剧少年初长成

  过去,

  是百里挑一的俊小伙

  25岁的汪舟格和潘凯成在《长乐宫》里分别饰演宋弘和刘秀。也许是老一辈越剧艺术家精益求精态度的潜移默化,他们身上看不到大部分同龄人的浮躁状态。为了进入角色,去演绎古代的王侯将相,汪舟格彩排间隙反复推敲着角色,潘凯成则漏夜翻书补课。

  他们是正冉冉升起的越剧新星,也是推动越剧繁荣发展的未来力量。为了打造这样一支12人的青春男子团队,浙江越剧团从8年前就开始了布局。

  2007年,在诸暨结束了中考的汪舟格,没有和其他人一样选择念重点高中,而是在家人鼓励下懵懂地选择了越剧这一行。这一年,浙江越剧团联合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在越剧新百年以来首次面向全国招男学生。最终从600余位报名学生中,选出十几位模样俊俏、身体嗓音条件好的小伙,进行为期5年的重点培养。浙江越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王滨梅说,“他们是‘百里挑一’选出来的,这关乎越剧男女合演事业的传承,他们身上的责任重大。”

  这群17岁少年没有想到,入秋后一开学就吃了当头一棒。越剧讲究童子功,最晚也要从十二三岁练起,而17岁在身体条件上已不占任何优势。一入校,劈叉、开筋、踢腿、虎跳,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压了下来,唱、念、坐、打都得从头学起,还有密集的身训、表演、文化课。剧团和学校的老师对他们寄予了厚望,要求上更是严上加严。

  不少大男孩偷偷躲起来哭了不止一次。“为什么要走这条路?”这种困惑伴随着潘凯成整整两年。“差一点就要放弃了。开筋太痛了。晚上爬到上铺睡觉的时候,整个大腿内侧的大筋都是被拉肿的,脚步迈不开,连床都爬不上去……”

  直到第三年,才开始峰回路转。少年们一头扎进了传统曲艺的汪洋大海,沉下去了,喜欢上了。“平时听听唱段,能够听得出所以然了;长期的身体训练,让我们的腰板一看就比别人直;武术功底让我们在女同学面前翻几个跟头,每每都能惹得她们尖叫围观……”虽是调侃,但听得出来男班成员王炜佳言语里的骄傲。

  2012年,这支越剧男班顺利从艺校毕业,其中的佼佼者正式进入浙江越剧团。

  初来乍到担重任

  背后,是二十年来的等待

  浙江越剧团等他们太久了。

  随着老一辈艺术家们纷纷退休,浙江越剧团面临着男演员青黄不接的实际情况,台里能够撑起大戏的小生越来越少了。上一代男演员几乎面临退休,他们最近几年更是把“快快培养接班人”挂在嘴上。

  浙江越剧团团长陶铁斧说,团里男演员的人才断层和时代大背景有关。“上世纪90年代,越剧男演员人才大量流失。很多越剧男艺人停薪留职,下海经商,跑去开饭店、服装店。许多人没心思好好唱戏了,人才就这样断层了。”想起当年,陶铁斧至今还有点惋惜。

  如今,全国拥有男女合演完整班底的国营院团,只有上海越剧院一团和浙江越剧团两家。如何把男演员的梯队再次建设起来,是浙江越剧团面临的重要任务。陶铁斧说:“中国越剧如果要健康有序地发展,一定要坚持女子越剧和男女合演两条腿走路,才算得上是完整的发展。在新时代,这批新一代的男女合演接班人的诞生真是恰逢其时。”

  “一个演员的成熟期起码是十年,只有在这段时间不停地锻炼这些年轻人,才能让他们尽快在舞台上立起来。”王滨梅说。不难看出,团里期待他们成长的心情很迫切。这支年轻男班刚刚入团,稚嫩的肩膀就扛起重担:越剧团为他们量身打造《希望专场》、青春版《胭脂》、《双轿接亲》、《长乐宫》等大戏,为他们拍摄精美宣传照、宣传片,运用多媒体手段全面推广。要知道,老一辈的越剧演员,大多都要跑上好几年龙套,才有机会演到主角。

  这群年轻人更碰上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好时机。近年来,传统曲艺复苏的局面逐步打开: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助推全国文艺事业的繁荣。“他们如果再不努力,就有愧于这个时代。”陶铁斧说。

  好儿郎不负众望

  台下,是年轻面孔的翘首热望

  好在这群男孩不负众望。在去年12月中旬结束的义乌高校巡演中,这群越剧男班和同期女班一起走入高校,受到了热烈追捧。汪舟格饰演的官绅“李凤鸣”张口的瞬间,厚实的男声和威风凛凛的姿态,让对女声越剧习以为常的观众们掌声雷动。王炜佳饰演的驸马爷“醉打金枝”,把驸马爷的怒气刻画得入木三分。

  年轻阳刚有活力,青春作伴正当时。新一代年轻班底带来的全新面貌,让更多年轻面孔出现在台下。登台三年,他们带着高雅艺术走进校园,收获了不少年轻拥趸。靠着年轻的气场,他们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观众,把他们培养成未来的资深戏迷,再由他们进一步拉动朋友走入越剧剧场。

  随团工作人员回忆起这群年轻人在义乌上溪高中演出的情形:“演出后学生们的反映非常热烈,和粉丝追星没什么两样。演出一结束,一大波男生女生拥入后台,要求签名、交换微信和手机号。在回程的大巴车上,演员们的手机微信此起彼伏地响,都是高中生们不断请求加好友的声音。现在,好多粉丝都为他们建了QQ群,组团来看演出。”

  袁派青年传人中的佼佼者王静,每场演出结束后都会收到票友送来的大束鲜花。粉丝为她建了一个“月色静阑珊”的微信群,短短大半年时间,已经有500多名全国各地的戏迷加入到群里。在群里,群友时不时献唱一二,王静则摇身一变,成了戏迷们的“贴身指导老师”,对戏迷们的唱腔进行指点和交流。“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戏迷“三六五”说,“以前,大部分比较资深的老师,不大会、也不太懂用网络给我们进行指导,但这些年轻演员却可以。”

  “这些年轻演员的演出场面十分热闹。从市场上来说,年轻演员们有他们自身的号召力,他们与年轻观众之间有互通的东西。我们安排年轻演员大量地进校园演出,在大学生剧社担任辅导老师,跟大学生有情感上的交流,能够培养更多年轻剧迷走入剧场。有了年轻观众,越剧市场才能走出瓶颈。”王滨梅说。

  “浙江越剧团的男女合演事业与共和国同龄,精英荟萃,名剧林立,已经走过了辉煌灿烂的60多年。如今,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够再现当年的越剧盛况,不负这个时代。”陶铁斧从当下展望未来,为接班人们许了这样一个愿望。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艺文志 00020 好儿郎,带来越剧新面貌 2016-01-15 浙江日报2016-01-1500006;4312985;浙江日报2016-01-1500009;浙江日报2016-01-1500010;浙江日报2016-01-1500007;4110793;4106185;4106188;4106192;4106189 2 2016年01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