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理论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周江勇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为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干部干事创业的大平台,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规定》,为新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组织保证。

  推进能上能下,是激发干部活力的“一剂良药”。长期以来,干部能上不能下是“一大顽症”,《规定》对干部能上能下作出了明确要求,如一剂良药直击病灶,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改变了干部只要不犯大错,就能捧“金饭碗”、坐“铁交椅”、进“保险柜”的思维定势。当前,舟山群岛新区要提高标杆,奋力赶超,加快发展,干部素质和活力是关键。我们清醒地看到干部队伍中“为官不为”的现象并不少见,如何变干部队伍的“一潭死水”为“一池春水”,必须全力推进能上能下,对太平官、庸碌官“强制灌药”,从而激发干部队伍的危机感、紧迫感,产生“鲶鱼效应”,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推进能上能下,核心是形成干部干事创业的正能量。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核心是要用好权力,在全体干部中形成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形成鲜明科学的用人导向。我们要结合新区实际,加强对领导班子的综合分析研判,推行在重大工作一线考察和专项考察办法,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履职担当社会化评价和常态化巡查机制,力求全面准确掌握班子运行和领导干部现实表现,鲜明地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凡是忠诚干净、思路清晰、埋头苦干、敢于担当、攻坚克难、业绩出众的干部,就要大胆地用起来;凡是与发展大局离心离德、阻挠推诿、没担当、没思路、没干劲、没能力、怕风险、私心重、无作为的干部,就要坚决调整下去。

  推进能上能下,关键要使干部“能下”成为常态。这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的重要法宝。这些年,我们探索实行工作实绩末位淘汰制、问责制等干部“能下”的制度,初步畅通了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能下”渠道。要进一步完善“能下”细则,科学操作,使“能下”的考核精准化。要使“能下”的执行刚性化,依据客观事实,将“下”的原由、事实、情形、依据等明明白白告诉“下”者,给“下”者一个交待,让“下”者服气。要使“能下”的管理人性化,对因问责、不适宜担任现职被调整的干部,引导其正确对待,有针对性地帮助整改提高,对脱胎换骨、干得出色的,要优先考虑,重新提拔使用。

  推进能上能下,贵在以抓铁有痕的作风落到实处。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早已有之,效果有时不明显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执行不认真、不到位。要让《规定》落地生根,产生实效,必须发扬“抓铁有痕”的作风,狠抓落实。我们要以敢担当的精神,克服怕得罪人的老好人思想,动真碰硬,对不合格的干部坚决“下”。要强化制度执行和落实,营造社会氛围,加强宣传教育,破除“官本位”思想,让不养“庸人”“懒人”“闲人”成为社会共识。

  【作者为舟山市委书记】


浙江日报 理论 00015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2016-01-14 4111502 2 2016年01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