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评

诚信没了,还能走多远

  高校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多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莫让“注水”简历“打湿”求职前程

诚信没了,还能走多远

  余 勤

  “简历不造假,十足一大傻”。你或许想象不到,这一惊世骇俗之语,竟出自一些即将踏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之口。

  近日,新华社和《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多处校园招聘会现场了解到,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在简历中注水掺假,比如,学生会干事变成干部、共青团员“眨眼”成共产党员、短期培训就成名校毕业……更要命的是,随着高校就业季的到来,类似的简历造假、文凭“注水”行为,在一些高校毕业生求职时已成公开的秘密,“平均每5份简历就有1份存疑或不实”。

  “简历注水”好比一个多棱镜,它不光折射出当前一些年轻人的诚信短板,更折射出一种浮躁的心态。如同贾平凹在小说《浮躁》中描述的,那股“浮躁状态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虚”,无一不通过农村青年金狗与小水之间的感情经历,活龙活现地暴露出来。这种浮躁表现在大学生就业应聘上,就是简历装扮“高大上”。在就业压力下,不少学生并不自信,又不肯踏踏实实“补短板”,只好挖空心思往简历里“注水”,以求最大限度达到用人单位筛选简历的标准。

  事实上,为了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将自己的简历无中生有、添枝加叶,说得天花乱坠,是一个“很傻、很天真”的举动。对于“注水”简历,用人单位自有应对之策。笔者曾经采访过的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表示,比起那些“自我描述”,企业招聘时更看重学校盖章的部分,比如成绩单,能够客观真实反映学生学业情况。如果企业有意录用某个学生,可以打电话向学校求证,到底是不是真的“班长”、“学生会主席”,一问便知。

  人之立业,诚信为本。任何一家有远见的企业,选人用人讲究德才兼备,职业能力不强的人,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也可以降低求职标准,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而诚信的缺失则为企业所不容,即使凭“注水”简历侥幸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一旦被企业识破而拒之门外,损失的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机会,更是做人应坚守的道德底线。

  因此,对于每一个高校毕业生而言,应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多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不要在简历上“掺水”动歪脑筋,莫让“注水”简历“打湿”求职前程。


浙江日报 时评 00004 诚信没了,还能走多远 2016-01-13 浙江日报2016-01-1300013;4312891 2 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