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两美浙江 生态文明先行
江 晨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梳理现存的生态“短板”,只有直击“痛点”,才能尽早抵达“两美”浙江的幸福彼岸
建设两美浙江 生态文明先行
江 晨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着力破解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力求二者的和谐统一。实现绿色发展,浙江还有哪些短板?未来五年,生态环境短板怎么补?
笔者以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与管理体制分割性之间的矛盾、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与政策制定缺乏群众参与之间的矛盾等,成为我省绿色发展的几大“桎梏”,而只有直击“痛点”,才能尽早抵达“两美”浙江的幸福彼岸。
让我们将现存的生态“短板”稍作梳理。首先,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生态修复任重道远。空气、水、土壤污染问题依旧形势严峻。穹顶之下,“霾”情愈演愈烈:2014年杭州有154个雾霾天,2015年我省多地遭受雾霾袭城、PM2.5“爆表”,“加大雾霾治理力度”连续两年稳居百姓企盼解决的“十件民生实事”榜首;全省酸雨污染仍较严重,降水pH年均值为4.74;近岸海域水体呈重富营养化状态。
第二,环保节能技术,生态科技的研发、孵化和推广相对滞后,生态产业还远不能成为主导产业。这一问题在我省欠发达山区表现尤为突出,虽然一些县市已实践生态补偿、山海合作,但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欠发达地区农业、农家乐服务业等比重过高,生态技术支持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而我省经济发达地区一直以来块状经济明显,如何以生态环保倒逼昔日低小散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生态化是绕不过的问题。
第三,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水、空气等生态环境具有整体性,而环境治理体制则行政分割。笔者曾跟踪报道“五水共治”中河道清淤后的淤泥去哪儿,仅仅一滩淤泥,未清出的部分归水利部门管理、清出后的又根据三级河道的不同情况、是否依法依规堆放,分别被环保、城管、农林、建设等部门划分管理。治理好的永嘉菇溪,一直对上游青田沿河的排污企业心有余悸却无能为力。种种现象表明,“多头”治理生态环境,会造成对跨界污染责任不明、相互推诿,生态环境的“公地悲剧”难以避免。
此外, 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度不高,考核干部政绩的经济增长指标与生态指标权重如何配比,都是“十三五”期间浙江生态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与难题。
纵观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自2002年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浙江省委明确提出“绿色浙江”的战略目标到如今的“两美”浙江建设,历时14年,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果是显而易见的,百姓纷纷点赞。
审慎反思,方能不断进步。站在“十三五”的开端,相信通过抓好环境功能区建设、培育生态产业;严格环境执法,健全环境准入;完善环境治理的部门协调机制;增加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与相关制度设计的参与渠道;建立更侧重生态文明的干部政绩绿色考核机制等方式,绿色发展有望成为我省最有亮点和最具前途的发展领域。重视绿色发展,让它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增添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让百姓收获更有品质感的生活与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