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政治

松阳干部大比武

比出基层干部责任心

  本报松阳1月11日电(记者 金春华 县委报道组 孙志华 孙丽雅) “叫得出群众名字是乡镇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首要基本功。所以第一轮我们考大家叫不叫得出大屏幕上出现的村民的名字……”

  冰冷的小雨洒落在小城松阳,该县的会议中心却人气爆棚。1月11日晚7时,一年一度的“民情地图”大比武决赛如期开场。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比武有了一个特殊的主题:扶贫。

  松阳位于浙南的群山中,25万人中八成是农民,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产业带动乏力,农民致富之路曾经困难重重。令群众欣慰的是,2015年,松阳县通过“民情地图”促服务转作风,提前两个月全面消除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

  “请大家欣赏,各乡镇通过各种小品和曲艺等形式来比一比,扶贫工作谁做得更妙?”比武现场,主持人话音一落,选手们开始粉墨登场。

  一位选手说,大东坝镇灯塔村有位农民包大叔,低收入家庭,身体又不好。村干部热情登门帮扶,镇里又通过电子商务帮忙销售木质家具。包大叔一家收入在今年实现了翻番……

  2015年11月初,松阳全面“消除4600”。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背后是一笔一画绘就的“民情地图”在支撑。

  6年前,松阳基层干部通过脚走、眼观、心想、手绘,绘就了一套囊括村情民情、产业发展、组织体系、重点人员、结对帮扶、防灾避险图六大方面、涵盖全县401个行政村的2406张“民情地图”,并把它逐步信息化,实现了“互联网+社会治理”的融合。

  “我们为每一户贫困户建档立卡,然后分类施策。”松阳县农办主任许军战说,具体措施包括产业帮扶、金融服务、低保兜底、结对帮扶、培训就业等。只有党员干部对群众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实现针对性扶贫,才能有最后万户低收入农户人均预计增收15%的成效。

  “民情云平台,干部寸草心。”“比武展风采,人人争当先。”……在比赛现场的大屏幕一侧,观众们通过微信留言表达期盼和肯定。

  “做扶贫工作要有准确的数据作前提。通过平时积极的走访、收集,‘民情地图’才能胜任扶贫工作,松阳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在现场的北京大学政治学系主任燕继荣评价道。

  夜渐深,比武还在继续。现场的8支代表队24名选手把一步一履丈量出来的民情一一展现出来,通过电视直播传到松阳的千家万户。


浙江日报 政治 00004 松阳干部大比武 2016-01-12 4312935 2 2016年01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