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文化

创业之路
需要想得更远

  马悦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我省2014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自主创业率为5.02%。相比全国,我省的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一直遥遥领先。

  但是,还有一组数据略显残酷。麦可思研究院对2011届高校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3年后有超过半数的人退出创业。还有统计显示,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4%。

  大学生虽有创业激情,但毕竟经验不足,对产品的把握、市场的认识、人脉的运用都欠火候;对解决创业初期的生存问题和长远发展的永续问题,思考不够、探索不深。这些都可能导致一个创业项目的夭折。

  当下,社会各界都注重对创业创新的支持,从政策、资金、场地等各方面提供帮助,但综合来看,物质扶持偏多,智力、经验、策略帮扶偏少。这导致一段时期内,大量符合扶持条件的创业项目纷纷涌现,其中包括不少方案并不成熟、只看短期效果的项目。此外,大学生团队在创业中所遇到的问题、困惑,都只能靠自己摸索、试错,缺少“领路人”指点迷津。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存活率低的原因。

  因此,大学生创业,热潮涌动之外,更需扎实基础、注重质量、看重长远。

  首先需要创业团队转变观念。一个创业项目的实施,并不是简单靠一笔资金、一个创意、几个人就能实现,它涉及到详细的商业计划、清晰的商业逻辑、准确的市场把握,以及团队运营、激励机制等一系列的市场管理方式,这些“基本功”不可废;提高大学生创业存活率,还需要扶持政策的“供给侧”改革。在杭州市,政府部门已建立了种子基金、创投引导基金、债权基金等一系列大学生创业资助项目。但政府的扶一把,不仅体现在物质上,还要体现在智力上。浙江有大量浙商资源,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对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用好这笔财富,可以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少走弯路、少试错;另外,我省已经在进行创业扶持的“智力供给”,特别是各大高校尝试推进创业学院的建设,开设不同的创业课程和模式,让学生在校园里增加创业经验。

  让更多大学生走上创业创新之路,并且走得更长,走得更久,我们还需要考虑更多、想得更远。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4 创业之路
需要想得更远
2016-01-12 4310200 2 2016年01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