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理论

打好“高铁牌”
追梦“绿富美”

  金丽温高铁正式通车,标志着丽水正式从“高速公路时代”迈入“高铁发展时代”。这不仅是丽水“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开篇的一件盛事,也是丽水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因为高铁的高效、便捷、快速,与市外迅速建立起了高速黄金通道。曾经处于全省交通末梢、发展饱受交通制约的丽水,一步跨入长三角“2小时经济圈”,从根本上打通了这一瓶颈。

  “高铁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和抢抓“高铁经济”,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抓住高铁机遇,放大高铁效应,更需要我们直面思想观念转变、空间规划优化、产业发展转型、城乡建设升级、旅游产品供给等多重考验,必须奋力爬坡过坎,要用心用情用力打好“高铁牌”。

  思想一转天地宽,观念一变境界新。紧抓“高铁机遇”,首先要来一场思想观念上的“转型升级”。

  要问一问,眼光可不可以望得“更远”?要跳出丽水看丽水,把握“区域中心城市,生态旅游名城”的定位,主动融入更加广阔的“区域发展共同体”,确立起“争当区域发展主角”的大视野大格局。

  要问一问,思维可不可以拓得“更宽”?要大力弘扬“秀山丽水自图强”精神,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激发敢于创新的勇气,焕发主动作为的激情,将丽水的优势、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为把握高铁机遇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赢得绿色生态发展的“加速度”。

  要问一问,干劲可不可以鼓得“更足”?要以与高铁的高速度相匹配的高效率和执行力,想定了就干,要干就干最好,要干就干第一。继续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干事文化,以“攻坚克难、敢拼敢赢”的精气神,把高铁机遇抓得更紧、更实、更准、更有效。

  面对呼啸而来的高铁时代,我们特别要牢牢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大力推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双示范区”建设,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打造美丽城乡建设升级版,建设生态旅游名城,开启追梦“绿富美”的新征程,努力建设美丽幸福新丽水。

  擦亮生态底色,

  让丽水更加绿起来

  绿,是丽水的底色。“好山、好水、好生态、人长寿”,是丽水最大的优势、最响亮的名片。

  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十分关心重视丽水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态发展。2006年7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丽水调研时,要求丽水“一定要走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

  没有好的生态环境,绿色发展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近年来,我市干部群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在争当践行“两山”重要思想全国样板的征程上奋力前行,始终把“养一方山水”作为立市之本、生存之基,始终把绿色生态发展作为关键之举、发展之要,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还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生态环境质量连续11年全省第一、全国领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事关方向、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站在“高铁时代”的新起点上,我们必须牢牢坚持这一重大战略指导思想,牢牢守住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的“双底线”,把保护生态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守牢生态红线,强化生态管制,抓好环境治理,让“丽水绿”通过高铁的辐射和放大,彰显出更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

  让丽水更加绿起来,创建成效要更实。要紧盯建设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双示范区”这一目标,积极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确保生态环境质量不但不能下降,还要继续稳步提升,护好丽水的好山好水好空气,永葆天空的“丽水蓝”。

  让丽水更加绿起来,治理水平要更高。要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巩固治水、治气、治山、治土“四治齐抓”的成果。特别是要持续抓好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以及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城市浊气、燃煤烟气、农村废气“五气共治”,绝不让“黑臭河”、“脏乱差”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始终保持空气质量全国领“鲜”。

  让丽水更加绿起来,责任追究要更严。要进一步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领导干部评价考核体系,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离任审计试点,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以责任追究倒逼生态保护工作的真正落实。

  对接“高铁经济”,

  让丽水更加富起来

  俗话说,交通不通,一切落空;交通一通,一通百通。交通流就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经济流,快速交通是富集各种经济要素最重要的手段。

  国内众多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高铁的开通将极大地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优势互补,有利于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的快速流动,从而使区域间人流、物流效率与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拉动沿线经济和城市群的区域联系,形成快速发展的“高铁经济”,区域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

  能否真正让高铁因素成为富民强市的强大驱动力,就看能否把“高铁经济”这一重大机遇紧紧把握住,能否最大限度放大“集聚效应”,能否最大可能避免“虹吸效应”,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必答题,也是一份关乎未来长远发展的历史考卷。

  把握“高铁经济”机遇,需要积极打造“195”新型生态产业体系。依托绿水青山优势,着眼“高铁+”和“+高铁”,认真谋划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好涵盖一、二、三产的“195”新型生态产业体系。

  ——全力突破“1”大千亿级新产业。力争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生态旅游业成为第一战略支柱产业。高铁的开通,将直接带动旅游产业大消费的提升。要抓住“高铁旅游”这个牛鼻子,坚持“旅游全域化、全域景区化”,争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争当浙皖闽赣国家级东部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主角。

  高铁时代,要抓紧谋划高铁换乘枢纽、高铁立体交通网络、高铁综合体以及高铁经济的发展。要加快培育“高铁+自驾游”“高铁+公共交通”“高铁+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等旅游新业态,完善城乡交通接驳体系、景区交通环线、换乘无缝对接等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交通、餐饮、文娱、住宿等各行业的服务素养,让高铁游客一到丽水就感到方便、舒适、贴心。

  要深度推动“丽水山居”生态旅游业与“丽水山耕”原生态精品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让四海宾朋搭乘“高铁之旅”,步入“秀山丽水”,在美景中享受“深呼吸”,在美食中品尝“原生态”,在美好时光里体验“慢生活”。

  ——做大做强“9”大百亿级重点产业。充分发挥丽水的生态优势,以“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生态化、集群化”为要求,推动产业转型提质,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经济、绿色能源、健康、文化、生态精品农业9个超百亿级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动真格,下苦功,有成效。

  ——积极拓展“5”大新经济增长点。把握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机遇,善于捕捉商机,敢于弯道超车,积极拓展民宿、机器人制造、电子商务、时尚革制品、资源精加工等5个新经济增长点。

  尤其是民宿经济,作为农家乐的“升级版”和乡村旅游的“聚焦点”,是丽水依托“天生丽质”的生态优势、山水特色,使美丽环境转变为美丽经济,着力打造的富民新产业、增收大法宝;是迎合都市人群越来越“注重体验、养生养心、领略特色”、疏解焦虑的休闲新潮流,让“小山村”的绿水青山与“大都市”的市场需求相对接的产业新实践。而高铁,大大缩短了山乡与都市的时空距离,为这一供需对接提供了最便捷最高效的通道,使丽水迎来了这“千年等一回”的富民机会。我们要鼓励山区群众和更多有创意、有激情、有意愿的人上山下乡投身民宿经济,吸引八方宾客。

  把握“高铁经济”机遇,还需要有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要敞开大门,招商引资,合作共赢。积极鼓励在市外、省外、国外的丽水人回乡创业,深度融入长三角、海西区、浙皖闽赣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等区域协作网络,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建设“丝路之源——世界青瓷城”和“欧洲进口商品城”。高铁时代,要以“高铁理念”“高铁速度”,建立行政审批服务的“高速高效通道”,打造“最佳投资环境之市”,吸引随高铁蜂涌而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落地生根,产生源源不断的综合效益。

  把握“高铁经济”机遇,还需要继续完善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没有大交通,就没有大发展。高铁开通是一个新起点,我们还要继续打造水陆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期间,要围绕构建支撑生态产业、旅游经济和美丽经济发展的交通走廊,建成丽水航空港和龙泉等一批通用机场;要改造提升瓯江航运,建设青田出海通道;要完善铁路干线网,重点推进“两纵两横”铁路建设,努力实现“县县通铁路”,续写交通辉煌篇章;要完善快速公路交通网,加快通景区公路建设。通过建设大交通,让来丽水休闲养生、投资创业更方便更快捷。

  升级美丽城乡,

  让丽水更加美起来

  丽水,因生态优越、纯净古朴、环境优美,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随着高铁的开通,会有越来越多的四方宾朋来揭开丽水的“神秘面纱”。我们要进一步提升“美丽城市、美丽县城、美丽小镇、美丽乡村”大环境,打造美丽城乡建设升级版,建设生态旅游名城,让来到丽水的朋友“一眼就喜欢上”她!

  要打造“美丽城市”升级版。要聚焦打造“生态旅游名城”的目标,把城市作为花园来精心规划、作为盆景来精细打造,让丽水美得更加精致;要把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城市建设之中,让丽水美得更有文化底蕴;要继续抓好“六城联创”,在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积极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通过“烟头不落地,丽水更美丽”等志愿者活动,以及对“最美丽水好人”等可贵精神的宣传弘扬,让丽水美得更有内涵和品质。通过不懈努力,让“生态之城、花园之城、洁净之城、文化之城、文明之城”成为丽水的核心符号。

  要打造“美丽县城”升级版。坚持走“一县一主题、一县一特色”的差异化发展路子,避免同质竞争、无序竞争。要坚持景区化建设,在“美丽县城”建设过程中,以景区的标准来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推进“一个特色小镇、一批民宿村、一条绿道、一条历史街区、一个绿地公园、一个地下空间”等新“六个一”工程,加快完善旅游城市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

  要打造“美丽小镇”和特色小镇升级版。围绕“文化、旅游、产业”三大核心要素,全力抓好古堰画乡小镇、青瓷小镇、石雕小镇、畲乡小镇、戏曲小镇、欧洲小镇、茶乡小镇、绿谷智慧小镇等39个特色小镇的培育建设,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平台,拓展产业转型新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突出美丽环境为基础、美丽经济为核心、美丽人文为特色、美丽党建为保障、美好生活为目标,继续打好“三改一拆”、“四边区域洁净专项行动”、“五水共治”、“六边三化”和“5+2领导联系制度”等“美丽乡村建设34567”组合拳。要继续做好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工作,抓好“石头巷子黄泥房,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处州民居”风格村庄规划设计,打造更多美丽宜居示范村。要继续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基础,发挥党员干部“领头雁”作用,激发山区群众发展“美丽经济”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农家乐及民宿、电子商务、来料加工等农民增收致富“新三宝”,加快实现“点绿成金”,使山区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来越有获得感。

  打好“高铁牌”,追梦“绿富美”,归根到底要靠全市干群齐心、共同努力、真抓实干。我们要切实增强抢抓“高铁时代”发展机遇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高铁时代”的时空概念和高效率意识,立足实际,深挖潜力,大兴干事文化,谋定而力行,以更积极的姿态、更振奋的精神,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道路上,书写更加精彩的“丽水新故事”,加快建设美丽幸福的新丽水。

  【作者为丽水市委书记】


浙江日报 理论 00015 打好“高铁牌”
追梦“绿富美”
2016-01-07 浙江日报2016-01-0700006;浙江日报2016-01-0700009 2 2016年01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