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监督显威力
本报记者 廖小清
本报记者 廖小清
【见证】 2015年10月22日
政治周刊·法治《省人大常委会专项督查追问——污水处理厂何以闲置》
【手记】 跟踪督查,是人大的重要监督方式之一。
今年9月底,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时发现,全省有23个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处于闲置状态,严重影响政府资金的使用绩效。
随即,省人大常委会启动跟踪督查机制,组织7个督查组,赴11个市开展“五水共治”专项跟踪督查活动,实地督查这些污水处理厂的闲置情况。作为联系记者,我跟随督查组见证了这个过程。
对记者而言,采访不仅要挖掘新闻,还要洞察事件背后的真相。一路走来,看到耗费巨资建设的污水厂被闲置,我内心总是十分沉重。在当时大建设、大开发、大投入的背景下,少数地方热衷于争资金、上项目,工程搞得轰轰烈烈,但建好的污水厂却出现“喝不饱”、“晒太阳”等现象。
任何一项政府工程,事先都要经过科学决策、严谨规划,事后也要开展跟踪监督,才能从源头遏制资金浪费现象。带着这些问题与思考,我采访了多方当事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理顺了污水处理厂被闲置的前因后果。长篇通讯见报后,引起省领导和省有关部门的重视,省领导专门作出批示,肯定报道提出的建设性意见。
监督,只有动真碰硬才能取得实效。2016年,省人大常委会将专题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管理等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全面了解全省乡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助推我省“五水共治”工作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