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从巴黎气候大会看“两美浙江”

  张汉东

  巴黎时间12月12日晚上,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宣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又称《巴黎协定》)诞生,协定是面向21世纪的高标准的国际公约,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来之不易。联合国气候谈判的机制是“协商一致”原则,理论上只要有一个国家说不,协议就无法达成,达成协定难度之高可以想见。如同历次气候大会一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展开的激烈博弈贯穿了巴黎气候大会。可以说,这次协议的达成,中国政府作了很大的努力和贡献,中国也有雄心壮志,只是中国希望协议更加切实可行,避免因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而沦为一纸空文。

  环境和发展问题是一个两难问题。一方面,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一两百年的发展道路,也曾长时期肆无忌惮地工业排放,也曾经历过严重污染的时期,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既有接近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东南沿海,更有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还有大量贫困人口,中国人民对于发展的渴求,和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难以承担过高的减排任务,难以适应过高的减排标准。另一方面,我们也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中国又是世界上总量最大的排放国,加强节能减排,解决中国的污染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应对全人类面临的最为复杂的气候变化问题,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合作新时代,这不仅是回应国际社会的期待,更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

  协定目标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精神是一致的。“两山”理念是习近平同志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在安吉考察时提出的。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学会算未来的大账: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文明素质的提高,以及长远看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指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巴黎协定》对各国将构成强大约束,落实协定对中国是挑战,也是机遇。目前,国内经济更是面临着持续放缓的压力,各级政府面临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就业民生、增加财政收入的压力,也面临环保、减排的压力,地方政府要兼顾两个目标,必须做出一系列的调整,难度很大。从企业层面看,落实协定必然要增加环保投资,成本会有所增加,很多不合格竞争者也会被淘汰出局,短期的阵痛不可避免。这就需要官方与产业层面,做好一系列的制度和改革方面配套工作。当然,做好中国的减排承诺也有不少有利因素,一是中国国内对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认识正在转变,原有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已经形成共识。二是中国对于生态环境的认识越来越出现强烈的内生动力,支持的人越来越多,这将对中国强化环保政策选择是一大促进。

  浙江省在环境保护方面也走在全国的前列。作为率先发展、走在前列的沿海发达省份,近年来,省委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和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两富”“两美”奋斗目标,大力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811环境整治行动”等工作,对环境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整治,重塑了绿水青山的美丽景象。现在,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省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生动实践,也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在气候和环境问题上的雄心。

  (作者为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从巴黎气候大会看“两美浙江” 2015-12-25 4102887 2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