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要闻

力争“零直排”,打通截污纳管最后一公里

——强效落实“河长制”的杭州实践(之二)

  力争“零直排”,打通截污纳管最后一公里

  ——强效落实“河长制”的杭州实践(之二)

  黄丽丽 朱静璇

  清澈的河水缓缓流动,水底植物随波摇曳,荡漾成一片绿色的“水下森林”……这是站在拱墅区康桥街道李佛桥河的桥上看到的美丽景象。通过沿河设置盖板渠、建立污水收集池来实现截污纳管,李佛桥河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市民散步休闲的好地方。

  李佛桥河的“变美”,只是杭州治水的样板之一。早在2012年底,以拱墅区为代表的治水先行区率先提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零直排”,并制定了《2013~2015截污清水三年行动计划》。接着西湖区、上城区、经济开发区、下城区、江干区、滨江区等纷纷提出建设“零直排区”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杭州今年先后三次召开污水“零直排”现场会,全面推进河道治理工程,为“河长制”的落实提供了基础保障。

治水先“知水”,河长带头找源头

  杭州有规模以上河道3233条,每条河道现状具有差异,受污染原因也不尽相同。要把水治好,首先要了解受污染河道的病情,找准病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2014年春节方过,拱墅区隽家塘河新任的河长李炜便早早地与街道、城管、住建、环保等部门一起到河道实地查看情况,寻找“病灶”。经过十多次的实地踏勘,摸清了隽家塘河黑臭的原因主要是河道沿线居民聚居,企业较多,大小7个排水口长年累月有污水排入河道。

  找准了目标,李炜当机立断,排定了隽家塘河治理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每半月实地巡查一次河道,亲自督促隽家塘河的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杭州科灵电器、浙江新联钢铁等多家企事业和农户的搬迁难题。辛勤的汗水换来了隽家塘河道截污纳管的顺利完成和7.5万方的河道清淤,换来了河水日清、景色日美。2015年9月,隽家塘河的透明度从原来的0.23米提高到了0.65米。

  “杭州河道众多、水系复杂,治水的体量大、任务艰巨,以李炜为代表的‘最美河长’们坚持用脚步丈量河道,实地踏勘河道,排摸查找污染源头,为每条河道量身定制可行性治理方案,构建了宜居杭州的美丽图景。”杭州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经济高度发达的省会城市和历史悠久的六朝古都之一,杭州治水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即早期建设的地下管网大多采用雨污合流式截污,一些地区来不及建设管网,而已建成的地下管网也已逐渐老化,导致截污不尽,有污染入河,成为河道黑臭的根本原因。为了破解截污纳管“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历史遗留困局,杭州正创新运用截流沟、渠、管、井、闸等多种末端截流方式,打通“清三河”的技术难关。

  江干区和睦港是杭州主城区河道配水末端,主城区的配水大多要通过和睦港,汇入钱塘江。如果和睦港水质不好,排入钱塘江的水也一定不会好。通过实地勘察,和睦港(江干段)河长李作钦发现,治理的难度集中在未整治河道和老旧小区阳台水污染等多个方面。

  根据污染物排放类型不同,江干区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如在老旧小区内部,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阳台水污染,采取智能截流井;未整治河道,沿河埋设截污管等,仅仅半年的时间,消灭了756个排污口。

  治水工作关系到新常态下杭州的转型升级、品质之城的提升,更是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自今年6月19日杭州全面推进“零直排”建设以后,全市截污纳管进度全面提速,共完成4000余个污水排放口整治,仅主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水量每日就新增10万余吨,全市每日新增量达20万吨。全市纳入监测的1845条河道中,优于V类水质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既做加法又做减法,

多管齐下推进“零直排”

  “五水共治”重中之重是治水,治水的关键是排除污染源。杭州始终坚持治水先治污,按照“能截尽截,不能截就地处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多管齐下推进“零直排区”建设。各单位立即行动起来,把“零直排”作为了今年治水工作的重头戏。

  上城区辖区内目前一共有5条城市河道,分别为贴沙河、中河、东河、新塘河、新开河。今年开始,上城区在5条河道范围内安装了10块“电子河长公示牌”和“电子标签”,并建立“一口一档”,对所有河道的200余个晴天排水口进行了编号和统计。

  “信息化的技术和手段无疑破解了‘清三河’中监管的痛点和难点。目前,上城区已完成150个排水管网智能监控系统安装。其他区也都借助‘互联网+’建立了地下管网及河道智慧监管平台。”杭州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河长”们手上都有一张张“活地图”,只要打开电脑,点点鼠标,就能知道全区河道、地下雨污水管网,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就能追溯源头。

  从“黑臭河”到“景观河”的美丽蝶变正不断在杭州上演。在美丽的西湖区,自年初提出“堵口”行动以后,建立了区“五水共治”网站,设置了“零直排”争创工作专栏、微信群、公众微信号,交流治水心得;拱墅区在实现截污纳管5.1万吨/日之后,今年又安排截污纳管治水项目362个,成功创建米市巷、大关、湖墅、小河、和睦5个“零直排”街道,以街道保全区;下城区先后实施三批截污纳管工程,对314个晴天排水口“动手术”,力争实现辖区内河道晴天“零直排”;大江东每周一次项目推进会,选取“零直排”“一街一示范”,比学赶超,推动项目进度……

  “‘零直排’是方向、是目标、是统一思想,是潜化的意识,也是坚定的决心,虽未必可及,但可以努力去实现,届时将为河长履职提供更好的基础。”杭州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经过各区的综合治理,杭州的水变清了,岸变绿了,景色也更美了,不仅还老百姓一河秀水,也带动了河岸周边区域的景观提升和发展环境的大改善。2016年,盛世峰会G20落户杭州,更为这块美丽的土地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6 力争“零直排”,打通截污纳管最后一公里 2015-12-24 浙江日报2015-12-2400008;浙江日报2015-12-2400010;浙江日报2015-12-2400011;浙江日报2015-12-2400009 2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