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江南婚俗
那抹温暖
见习记者 王晓婕 记者 陈培华
区委报道组 张文术
通讯员 陈洁翔
一对龙凤花烛,见证人间多少悲欢。
洞房花烛夜,被称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烛光摇曳中,拜过天地的新人共入洞房。一对花烛,点燃的是新人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100多年前,嘉兴新塍镇观音桥老街曾有一家花烛铺,唤作龙翔花烛店。店主程寿琪因研制出色彩鲜艳的立体花卉装饰花烛,一时名声大作。
如今,新式的婚礼上已难觅龙凤花烛踪影。然而,作为程寿琪第四代传人,今年56岁的曹海荣却依然守着这门老手艺。他说,他守的不止是一门手艺,也许守住的是江南婚俗中最温暖的记忆。
心细手巧方能成事
初见曹海荣,你一定想不到,平时做保安工作的他,会有一双做精细活的巧手。
“我学龙凤花烛制作才几年时间,和我母亲从小学习的手艺差远了。”说起制作龙凤花烛,曹海荣很谦虚。这两年,母亲程国华身体一年不如一年, 曹海荣便将这一手艺继承了下来。
龙凤花烛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婚俗中的特色之一。用于婚庆的花烛,最基本的分为两支。一支饰有一条龙,龙嘴前有一颗珠,称“盘龙戏珠”;一支饰有一只凤,凤嘴前有一朵色彩鲜艳的牡丹花,称“凤穿牡丹”。龙凤装饰之下,则有蝴蝶、和合二仙等点缀。
“做龙凤花烛,是慢工出细活,急不得。” 曹海荣说,龙凤花烛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涉及剪纸、上蜡、熔蜡、调色、浇铸、彩绘、开相等,提前三天就要把模具放入水中浸泡,这样才能保证蜡能轻易从模具上脱落。
龙凤花烛的整个制作过程需要10天以上。其中,最考验人的要数龙鳞的制作了。说起这最难的一步,曹海荣一时技痒,准备现场演示龙鳞的制作。曹海荣一边烧起了暖锅,一边拿出了几只红薯,简单将红薯的一角削成椭圆状,原来这些红薯是专门用来制作花瓣和龙角等部位的。只见冒着热气的暖锅中,放着六只装有不同颜色的蜡油,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曹海荣轻轻将红薯模具往蜡油里一醮,速度飞快、动作轻柔地将模具上的蜡油往花烛上贴,一片比纸还薄的龙鳞完成。对于力度的把握,是最考验手艺人的。力道过轻,鳞片粘不住;反之,则会破坏完整的鳞片。
别看这一步骤只需几秒钟,但真正完成整块龙鳞起码需要1个多小时,两百多片龙鳞的工作量。用曹海荣的话说,要心细手巧,自己刚开始学的时候,常常一片龙鳞制作都会失败好几次。
最难的部位完成了,剩下的装饰品,便用不同的模具制作好,一件件用钢丝插在红烛两侧。在花烛燃烧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用钢丝装点的饰品拿下,分给来闹洞房的孩子。
古老技艺传承艰难
制作完成的龙凤花烛上,薄如透明的牡丹花、小巧精致的蝴蝶摆件、象征着夫妻和谐的和合二仙……看到这些,任谁都会不由自主的感慨一句:“太美了。”仔细一看,你会发现,花烛上的蝴蝶翅膀,都是不同的,仿佛真的可以从花烛上飞出来。据了解,光是制作一对蝴蝶翅膀,就需要4个不同模具。
曹海荣家里,许多模具都是祖辈传下来的,这些模具用报纸包好,放在皮箱中,有用木刻的八仙过海,也有用陶刻的水浒好汉等。看到这些模具,曹海荣还是略有遗憾,“很多模具都已经失传了,还有好些模具已经老化,纹路模糊了。”最让曹海荣烦心的是,祖上留下的很多材料已经稀缺,特别是制作凤凰羽毛的金粉和银粉,更是用一次少一次。
据曹海荣说,金粉的瓶子上写得全是外文,好像是德国货。曹海荣曾试图用其他金粉代替,但都没有原来的效果好。“现在,大家都喜欢西式婚礼,而且龙凤花烛制作起来也有限制,天太热,容易化,来买龙凤花烛的人不多。”今年已经过去一大半,曹海荣都没有完成一对龙凤花烛。
几年前,曹海荣带着母亲一起搬离了住了大半辈子的新塍镇,他说,再坚持下吧,或许这一门手艺还是有人愿意来学习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