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贯彻全会精神 继续走在前列

浙医一院深入景宁开展医疗扶贫

山区百姓,家门口能看大病

  本报景宁12月10日电 (记者 施晓义 郑欣慰 通讯员 陈旭东 夏燕燕 县委报道组 叶尚蓉)12月10日晚8时,初冬的景宁带着丝丝寒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伟林、党委书记顾国煜带领10余名该院专家赶到景宁,送上了远程教学、多参数生命采集设备等景宁县人民医院急需的400余万元医疗设备,并设立了“浙医一院精准医疗扶贫基金”200万元,用于帮助景宁偏远地区的村民看病。

  “省里昨晚开了扶贫大会,偏远县城及农村的医疗扶贫真是等不得!”王伟林说,偏远地区的村民因为不能及时得到医疗救助,很可能导致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倒下,因病致贫或返贫。

  浙医一院与景宁县人民医院结对帮扶已两年多了,这次来就是要在原有帮扶县级医疗机构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对偏远农村的优质医疗资源全覆盖,因此特意赠送一台巡回医疗巴士,为村民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目前,浙医一院已派出140余人次专家,帮助景宁提高医疗水平。他们克服路途遥远以及个人家庭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对景宁的帮扶。下派医生程宝莉,正处于哺乳期,为了安心工作,索性把8个多月的宝宝和父母都带到了景宁。

  下派医生千方百计地帮助当地提高医疗水平。在浙医一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尚云鹏博士手把手的帮教下,景宁县人民医院心血管科医生雷镇海掌握了梦寐以求的技术——心血管介入治疗手术。这项技能一般县医院不掌握,但县里百姓又很需要。“现在,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已基本掌握了这一技能。”他开心地说。

  浙医一院肛肠外科医生陈栋说:“偏远山区的百姓迫切希望得到更好的医疗条件,希望我们的到来能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就实现这一愿望。”

  在浙医一院的对口帮扶下,景宁当地医疗水平迅速提升,给当地百姓带来了福音。村民雷建突发心痛,在县人民医院查出患了冠心病及心绞痛,需要植入支架。这项平常要转院到外地大医院的手术,县医院现在已能成功开展。从外地赶回来的雷建家属说:“在以前,我们要到外地预约床位、医生,排队等候手术,现在不用这么来回奔波了,真好!”

  结对帮扶,使景宁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条件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还多了一块温暖的牌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民族分院。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学智说,浙医一院的千里驰援让我们茁壮成长。

  以前,景宁县人民医院骨科只有十几张床位,还常常收不满病人,现在骨科已发展到50多张床位,还常常爆满;肾内科医生也由原来的2人增加到5人,以前肾内科很难开展实质性诊疗,但现在医疗技术水平也达到了全省平均水平;超声科以前仅能做常规检查,现在已可以在超声波引导下做肝癌治疗等……

  “景宁地处浙西南山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一直较差,浙医一院来此开展医疗扶贫,给我们带来了明显的变化,以前,景宁的病人动不动就要奔波到外地看病,现在外地的病人还要赶过来看病!” 陈学智说。

  据了解,浙医一院将在景宁已建的9个远程会诊平台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送达基层,进一步彰显大型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属性,帮助偏远地区提升诊疗水平,实现“小病在乡村、大病不出县”。目前,浙医一院已与150多家基层医院实现远程联网诊疗。


浙江日报 贯彻全会精神 继续走在前列 00002 山区百姓,家门口能看大病 2015-12-11 4098847 2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