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以科技力量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访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二所研究员李家彪

  本报杭州12月7日讯 (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陈斯音) 在中国维护自身海洋权益、迈向海洋强国行列的进程中,大陆架划界和国际海底硫化物圈矿两大领域不断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家彪研究员多年来投身于这两个领域,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7日,李家彪当选为新一届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家彪生于杭州,小学到高中均在杭州就读。其母校杭州第十一中学7日在网站上贴出公告,热烈祝贺这位杰出的校友。记者来到位于杭州的海洋二所采访了这位新当选院士。

  李家彪记忆犹新的是2013年8月,作为中国大陆架划界研究专项首席科学家,参加中国政府代表团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作陈述的经历。中国提交了《中国东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李家彪在作科技内容陈述时指出,勘测数据表明,中国东海大陆架自然延伸至冲绳海槽,海槽轴部的最大水深点连线为中国东海大陆架的外部界限。李家彪说:“这是中国首次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东海大陆架划界主张的具体位置,在科学上是无懈可击的。”

  李家彪说,中国大陆架划界专项利用了多波束、多道地震、重力仪、磁力仪、地质取样、海底地震仪等先进的科学仪器,在东海先后投入了14条科学调查船,历时近10年,勘测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测线总长度达50多万公里,相当于围着地球赤道转了13圈,取得了大量调查数据。在编制划界案时,李家彪组织全国优秀专家学者组成划界团队,夜以继日地进行最后的攻关,对数以万计的文件、图像、数据进行反复核对、推敲,常常一干就到后半夜。

  在大陆架划界勘测中,李家彪作为首席科学家带头出海工作,有时一年中有200多天在海上奋战。在一次作业中,某国派船干扰我方海上调查作业,李家彪一边继续工作,一边严正指出:“我们正在中国海域进行科学调查,你船必须马上离开我调查航线。”科考船只最终迫使对方迅速撤离。

  李家彪领导创立的大陆架划界技术理论体系,正成为我国开展国际海洋合作进程中极具价值的资源。2012年,海洋二所科研工作者利用“大洋一号”科考船,完成了中国和尼日利亚首次联合海洋调查,勘测尼日利亚大陆架情况。李家彪率团到塞舌尔洽谈合作海洋调查事宜时,对方高度重视,多名高级官员全程陪同。“非洲各国对自身大陆架认识程度普遍较低,而大陆架划界又事关国家核心利益,所以殷切希望中国提供帮助。”李家彪说,开展海洋合作项目将成为中国援非的一个新形势。

  2005年以来,李家彪还担任中国大洋中脊综合调查研究首席科学家,通过全球大洋中脊科学调查,实现国际海底硫化物找矿重大突破,我国成为第一个向联合国递交硫化物这一矿种申请的国家。目前,我国在印度洋取得的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条件优越,在这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谈及当选院士后的研究计划,李家彪表示,一方面,大陆架划界和海底硫化物圈矿都是面向国家长期重大需求的工作,会继续坚持;同时,将致力于推动我国海底探测科学技术大发展。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以科技力量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2015-12-08 4094502 2 2015年12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