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可贵的里东大救援精神

  本报评论员

  里东大救援,废墟之上,与死神赛跑的意志不屈,生命至上的悲歌嘹亮。所有付出,所有眼泪,所有血汗,祭奠逝去的魂灵,告慰生者的坚强,也铸就重建的希望。

  回顾救援的日日夜夜,总有一种温暖在我们心头涌动,总有一种精神力量在废墟之上高扬。奇迹般的搜救效率,彰显出浙江更加科学的应急机制、强大的处置能力。而在救援中迸发、因灾难而升华的精神力量,更展现今日之浙江,不断涵养出新的气质、情怀、意志。这一股精神力量,与源远流长的浙江精神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她在灾难中予人宽慰,在挫折中催人前行。她是浙江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丰硕成果,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最美浙江的集中体现,更是未来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富”“两美”浙江的珍贵财富。

  逝者已安息,生者当自强。汲取那些救援中闪耀的启示和精神,才能让生者更有力地前行——

  执政为民,勇于担当。灾情就是命令,救灾不容等待。灾情甫一发生,战斗的号角立即吹响。李克强总理第一时间作重要批示,省委书记夏宝龙坐镇指挥,省长李强亲赴一线。从中央到浙江,从军队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救援投入之大、行动之快,令人难忘。人民军队当仁不让,发挥主力军作用,功勋卓著。各级党委、政府全力统筹,各类专家提供专业支持。正是各方勇于担当,救援得以高效推进。没有“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深入开展,没有执政为民理念的深入骨髓,就不会有各方救援的无缝衔接、高效执行、切实推进。

  以人为本,敬畏生命。短短数日,里东人与救援官兵结下生死情谊,令人感怀。如山泥堆中,被掩埋者生还的可能性很小;次生灾害、二次塌方的危险高悬头顶。如此背景下,救援人员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即便过了“黄金72小时”,即便划破了手指、累趴了身体,都没有人放弃。只要能令逝者有尊严地离去,令生者得到稍许宽慰,一切努力和付出都值得。这是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特别讲奉献的坚守。没有对生命的至高崇敬,就不可能有这种坚守。

  快速动员,科学处置。灾害不以人意志为转移。高效的动员机制,科学的处置能力,是战胜灾害的基础。灾害发生半个小时,到次日上午,公安消防、武警、南京军区、省军区、驻浙第一集团军某部、二炮某部、医疗等方面的救援力量急速到位。不仅是抢险救援人力物力的齐聚,更有安抚人心的温暖不缺席。安顿村民的物资纷至沓来,连心理干预都第一时间到位。这一切,仅凭一颗热心,做不到。快速动员、高效行动,映射党委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制度和预案设置的完备,从上到下崇尚实干的追求,以及讲政治、听指挥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一方有难,八方驰援。每一次灾难,都见证着互助精神的可贵成长。杭州丽水商会,灾害次日立即行动,短短3天募资70万元,灾后第五天就送到里东。类似义举,数不胜数。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温州人民挺身援手,到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最美浙江人现象,互助精神在浙江深入人心。杭甬温、义乌、东阳等地的社会公益组织如火如荼,道德高地的沃土孕育出最美的风景。这是社会发展的财富,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更是美好生活的动力。

  淬炼灾难的启示,升华救灾的精神,才能不断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勇迈向新的彼岸,浙江需要从这些精神中汲取力量。执政为民,敬畏生命,建立科学机制,强化道德引领……那些穿透灾难的精神力量,将照亮前程。灾难击不垮里东人,浙江的明天会更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可贵的里东大救援精神 2015-11-23 4079311 2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