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要闻

云和紧水滩渔民汤登伟洗脚上岸——

护好一湖碧水 守得云开日出

  【人物简介】汤登伟:云和县紧水滩镇龙门绿水山庄老板,云和湖有机鱼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从2011年起,为了保供水,他陆续拆除网箱,尝试经营渔家乐等多种经营,带头放养“洁水鱼”。

  本报记者 江晨

  县委报道组 叶小平

  十一月的云和湖,碧波荡漾,晶莹剔透。这里不仅是生养我的地方,作为瓯江上游、一级水源地保护区,它还是整个丽水的“大水缸”,下游的玉溪水库辐射丽水市区40余万人。

  我的家,就在紧水滩水库的最深处。两岸千姿百态的奇岩异峰、白云朵朵点缀着烟波浩渺的湖面,在我心里,它是这世上最美的山水画。

  在淳安3年学习养殖技术,3年学习跑鱼市场,10多年前,我带着祖辈在千岛湖打鱼的妻子和一身养殖技术回到云和,成为在云和湖网箱养鱼的“第一人”。

  在我们紧水滩镇龙门村里,我更是网箱养鱼的带头人,凭借优质的Ⅱ类以上水源,最鼎盛时,我家曾有过500只网箱同时下水,放眼望去,整个湖面全是密密麻麻捆扎网箱的塑料绳。

  当时我主要养殖鳊鱼、鲫鱼、螺蛳青,一年产出饲料鱼100多万斤,从各地运来“洗澡”的花鲢80多万斤。我养的鱼,供货温州瑞安所有的酒店及农家乐市场,那些最为挑剔的饕客,也常常光顾我在鹿城“水心市场”开设的200多平方米的清水鱼商铺,让我成为远近有气的“湖鲜大王”。

  2011年,算是我命运的转折。此前,紧水滩水库渔民大力发展网箱养鱼,过渡投放的饵料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盛夏,水库大规模爆发蓝藻,鱼儿大面积死亡。眼看着水质下降为Ⅲ类水,县里决心“退渔养水”集中开展网箱整治,我的65只饲料鱼网箱全部拆除,86只不投放饵料的生态有机鱼网箱缩减到65只,并被迁移到渺无人烟的田浦湾中。从2011年至今,全云和累计拆除网箱3152只,仅仅在紧水滩库区,就有2000多名渔民和我一样,参与“退渔养水”的行动,上岸谋发展。

  没了网箱,专事捕捞的渔民又重操旧业;所有鱼类都在清水里生长,鱼的品质提高,周边县市的吃货经常舍近求远涌到云和来吃鱼;一些酒店应客人要求,慕名采购云和有机鱼,于是部分乡亲成为定时定量专门为酒店采供活鱼的商贩……

  “十二五”第一年,我冒险开出村里第一间“渔家乐”,发现客源和云和湖的水质有着直接联系。水越清,客人越多;水质异常,生意也会异常冷清。

  村里的“渔家乐”渐渐发展到27家,村民从事餐饮行业的年利润超过百万元。我们龙门村,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家每户都有责任保护村域湖面,绝不允许任何一户向湖面排放一滴污水。

  作为龙门村村主任,我还和全村人一起投放1000余尾3寸来长的鲢鱼到云和湖里,为云和湖招募了免费的水体清洁工和水质监督员。

  2013年“五水共治”启动以来,为了保供水,县里将网箱养殖进一步缩减,我只在偏僻的库湾剩下10余只不能投放任何饵料的生态有机花鲢网箱。2014年,仅存的网箱也不能再进行养殖,只能暂养库区捕获的野生鲢鱼、鳙鱼,鲢鱼每箱最多暂存30余尾,鳙鱼每箱最多暂存100余尾。网箱里的鱼数量越来越少,来我这里吃鱼的人却越来越多。我的“龙门绿水鱼庄”能够同时容纳三四百人消费。

  一汪碧水是我最大的财源。今年,为响应云和湖禁止入湖垂钓、水源地保护的工作,我拆除了湖边用于垂钓的浮动棚屋,将20多艘供游客出租垂钓的小木船全部上岸。废弃的木船被充作“花盆”种上花草,扮靓着紧水滩镇的公路两侧。

  现在,稀有的有机花鲢鱼头经过包装,成为省内高级酒店中的抢手货。每天订购电话非常火爆,各地客商一般要向我预定几个月乃至半年后的野生有机花鲢鱼头,常常一鱼难求。对比过去,一条野生鱼的附加值至少提升两至三倍。我发动更多的村民,一起进行科学合理的鱼类增值放流。

  下一个五年,相信有更多的客人来欣赏湖光山色、品尝有机鱼头。而我也期待,县城通往水库的交通更加方便,吸引更多客源,届时,我将返璞归真、只做岸边生意,赏心悦“食”在生养我的湖边。


浙江日报 要闻 00011 护好一湖碧水 守得云开日出 2015-11-20 4074120 2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