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最好的纪念,是重温他的诗画
木心美术馆,乌镇相见
本报桐乡11月15日电 (记者 刘慧) 木心生前期待的美术馆终于梦想成真——15日,学生、著名画家陈丹青完成了老师的心愿:木心美术馆在木心先生故乡乌镇开馆。来自国外的木心老友,纽约古根海姆现代美术馆亚洲部主任阿丽克珊德拉·梦露、芝加哥大学美术史教授巫鸿、诗人艾尔弗莱德·库恩、评论家彼得·冉及国内部分省市美术馆馆长、文艺界人士,参加了开馆典礼。
木心是谁?不少读者会问。难怪陈丹青这10年来,一直不遗余力做一件事:介绍木心。这位中国现当代文化界成就不俗的作家兼画家,声名在他死后才逐渐散播开来,至今不为大众所熟知。自从2006年木心从海外回乡定居以来,陈丹青帮助老师整理讲稿、出版著作,写大量文章向年轻读者介绍木心的文学成绩,参与木心纪念馆和木心美术馆的设计……
木心(1927-2011),乌镇人,1946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转投艺术理念与之更契合的林风眠门下,1949年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50年代后,分别任中学教师与上海工艺美术设计师,文革期间被捕入狱,1982年移居纽约。先后出版诗集、文集30余种,作品弥漫着西方浪漫主义和中国的古典韵致。
他作画不辍,2001年,耶鲁大学美术馆为其举办大型个展,并巡回美国各地。2006年,木心应家乡乌镇竭诚邀请回乡定居,落叶归根,在故乡继续从事创作,2011年逝世。
木心美术馆由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建筑大师贝聿铭弟子、纽约OLI事务所冈本博、林兵设计督造,室内设计由OLI设计师法比安主持。远远望去,坐落在乌镇西栅景区的木心美术馆,以修长、高度现代的极简造型,跨越乌镇元宝湖水面,与水中倒影相伴随,成为一道宁静的风景。而“桥”的隐喻,为木心毕生融汇东西方文化与美学的艺术实践,作出了绝佳写照。
“木心美术馆不仅致力于纪念和展示一位画家、文学家、诗人的毕生心血与美学遗产,更是一座收藏过去时的美术馆,而且是向未来开放的学术空间。”跟随陈丹青漫步美术馆,人们看见,木心美术馆的一楼与二楼,共分5间专馆,长期陈列木心作品。
陈丹青透露,木心过世后遗留绘画作品600余件,文学手稿数千份,“经慎重挑选,木心美术馆陈列画作100件左右、手稿50份左右,今后酌情更换展品。”陈丹青说,在生命的最后5年,木心在内地首次出版他的文学著作,而直到他逝世,从未在内地举办过画展。因此,木心美术馆的陈列,是他的绘画首次在国内展示。
身为馆长的陈丹青,还策划了开馆的首个特展——“林风眠与木心”共同展,展出了由上海中国画院提供的林风眠10件作品与木心4件作品,回顾了60年前这对师生的友谊。“尼采与木心”展则由德国魏玛“歌德与席勒档案馆”等单位与“尼采基金会”共同合作,提供了尼采4份手稿、19世纪21件原版著作等,回顾了尼采对木心毕生的内在影响。陈丹青说,尼采译作,始自清末,逾百年来,这是尼采文献初次远来中国展出。
木心美术馆完整地展示了木心毕生心血与美学遗产,对广大文学读者和研究者,无疑是一次走近这位诗人艺术家的良机。“美术馆的定位并不只是为了存放、展示木心的作品,而是将发挥一个常规意义上美术馆的功用,定期邀请、更新展览。”因此木心美术馆不仅有美术的部分,还有一个阶梯图书馆,陈丹青说,对木心先生绘画与文学的认知、研究方兴未艾,诸如木心《文学回忆录》中提到的大量中外作品,都被收入图书馆,供游客阅读。
木心先生对于生活的感悟,来自于他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因为他既会文字,又擅作画,还精通谱曲,这让他的文字中流淌着节奏,在曲子中有画作的美感,在绘画中又深含着文字的逻辑。“塞尚,晴”、“无风,达芬奇”这便是他用来形容两位大画家的精辟用语。陈丹青说,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了解木心,8月份出版的《木心谈木心》一书首印5万册,现在已经在加印了。
木心有言:“如欲相见,在各种悲喜交集处。”乌镇木心美术馆的建成,便是诗人这句话的完美归结。
好友忆木心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童明是木心好友、研究者,日前,童明在北京和西安参加了《木心谈木心》《木心诗选》两本作品的分享会。
据童明回忆,木心在一次采访中曾说自己是“绍兴希腊人”,这正是木心“多”脉相承的地方:除了跟中国古典文化一脉相承,还与世界性的美学思维一脉相承。童明还讲了木心的一个小故事:“我在南方教课的时候,木心让我注意一下有两种江南,一种是无骨江南,还有一种是有骨江南,他说绍兴是有硬骨头的江南。鲁迅、秋瑾都是绍兴人,所以,他说自己是绍兴希腊人。”童明说,木心看起来很温和,但读懂了他,是有鲁迅那种风骨的。
童明透露,木心非常渴望也期待一种理想的读者,也时时打听大家怎么在阅读他。前不久一场在北京的木心作品首发式,有超过2000个读者报名。童明感叹道:“如果木心先生活着,知道有这个盛况,晚上给他打一个电话,他会高兴死了。”
作为好友,童明也透露了木心对于自己作品的感受:“木心评他的画跟评他的小说一样,他说我的画,乍一看颜色是暗淡的,但你要仔细看,看得多了就会感觉到一种快乐从心底里涌出。”童明打了一个酿酒的比方,木心作品像是经过时间、历史、生活的历练,蒸馏多少次之后的酒,看起来透明无色,实际上非常浓烈。 (记者 刘晨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