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美丽浙江

绿色发展 美丽生长

走向“绿富美”的柯桥乡村路径

  绿色发展 美丽生长

  走向“绿富美”的柯桥乡村路径

  “绿色生态”与“绿色家园”、“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美丽风景”与“美丽风尚”相得益彰,绍兴市柯桥区美丽乡村的“绿、富、美”标签,正成为众多人脑海里深深的印记。

  “建设美丽乡村,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行动,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农民创业致富的根本条件,也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最基础的工程。”柯桥区这样认为。

  近年来,柯桥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打造“时尚柯桥、印象柯桥、幸福柯桥”的重要抓手之一,按照“两美浙江”、“双重绍兴”和“三个柯桥”要求,实施“富裕乡村、安居乡村、洁净乡村、文明乡村”四大行动计划,以城市文明带动乡村文明,以“幸福水乡”系列活动为载体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致力打造经济发达地区的“美丽乡村”升级版,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生态改善、风尚文明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柯桥区名片

  柯桥区是绍兴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11月撤销绍兴县而设立,区域面积104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5万,外来人口63万,下辖12个镇、4个街道,拥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和2个省级开发区。柯桥是风光秀丽的江南水乡,是星光璀璨的文化名城,是托在布上的经济强区,也是年轻活力的魅力新区,还是宜居乐业的和谐之区。闻名全球的中国轻纺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会展之城”,也是“纺织电商”和“纺织创客”们的梦想乐园。目前,柯桥区正积极践行“聚神聚力、提标提速,勇争一流、走在前列”的行动准则,深入实施“服务业兴区”和“工业强区”两大战略,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城乡转型升级、社会转型升级,致力打造“时尚柯桥、印象柯桥、幸福柯桥”。

  文/乐翠球 张兴刚 陈全苗

规划布局+整治提升——构建绿色家园

  绿色,是美丽乡村的底色调。近年来,柯桥区在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十分注重生态保护,将绿色理念贯穿于乡村的角角落落,把改善环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头戏,通过集中整治、加大投入、创新模式,人居环境从“宜居”向“乐居”提升。

  围绕“两美两富”、“两个家园”主题,柯桥区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结合区域实际、彰显地方特色,高起点、大手笔构筑多层次建设格局。编制完成了“和兴家园、越中乡村”美丽乡村总体规划,以“家庭、村、镇街”三级创建为引擎,确立了“一环、五片、七线”的美丽乡村空间布局;从自然、人文、历史等方面着手,通过规划设计,全力打造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示范(精品)样板村;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中,重点抢修一批、保护一批,使具有时代印记的历史文化得到传承。通过科学规划,旨在把柯桥城区建成美丽景区,把公路沿线建成风景长廊,把村庄建成特色景点,把一个个“盆景”变成一道道“风景”和一片片“风光”。

  同时,柯桥区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综合开展以拆违建、种树木、改立面、装路灯、砌围墙、做小品、治污水、理管线、保整洁为主要内容的“九大专项行动”,累计拆违311万平方米、改立面82万平方米、种树木16万株、清理垃圾37万吨、整理管线11万米。

  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柯桥区坚持“用脚步丈量河情”,大力开展“五清十抓”,统筹推进印染集聚、小微排污企业和“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畜禽养殖清养关停等专项行动,对全区854条河道的1380个断面进行全面监测,针对不同污染因子采取“一河一策”、标本兼治,全部消灭“垃圾河”和“黑臭河”,区域水质明显改善,重现“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水乡美景。强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严把污水接入、管网和终端设施建设等各环节,当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量的10%以上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立健全长效运行维护机制。截至10月底有146个村完成治理,接入户数53698户,完成三年总任务的98.2%。

  为巩固整治成效,柯桥区还积极落实网格管理、月度抽考等措施,实现高标准上的常态化管理,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2012年,全区就组织开展了以“六化一特”(即美化、洁化、序化、绿化、净化、细化和有特色)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2013年,在示范村创建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了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同时,以净化、绿化、美化家庭庭院面貌为目标,“以点带面”开展庭院整洁户星级创建活动。今年以来,又启动了美丽家园示范带创建工作。目前,全区已有美丽乡村示范村66个、美丽乡村精品村18个、历史文化村落14个。

深化改革+探索创新——打开富民通道

  创建“美丽乡村”,不是让农村回归原野本色,而是要在建设发展农村中因地制宜壮大集体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更要让农民在闲暇之余“有事可干”。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柯桥区始终把强村富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加大改革力度,强化服务保障,发展环境从“宜业”向“乐业”提升,让农民在不断富裕中获得幸福感。

  首先是以确权赋权活权为核心,深入推进农村“三地一制度”改革,全面深化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农村产权交易改革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流转。已全面完成329个村(社区)的股份合作制改革,量化资产31.3亿元;推进权属登记管理和流转经营,累计流转耕地10.88万亩;实现镇级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全覆盖,累计开展产权交易482宗,金额1.87亿元;开展股权质押担保,累计授信2728户,授信额8.45亿元,贷款额2870万元。

  其次是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阳光管理,促进增值增收,规范后村均增收31.89万元。柯桥还鼓励发展农村电商“淘实惠”,目前已开设2家镇级体验店、31家村级体验店。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中,柯桥区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对低收入农户实行小额贷款贴息政策,强化专业培训,支持农户创业致富。

  同时,柯桥区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结合地域特色和产业布局,规划形成了“一廊一道、三片三心、七彩连珠”的乡村旅游布局,着力打造一条乡村旅游高速走廊,建设一条乡村旅游慢行通道,形成了中南西部三大乡村旅游集聚片区和中心景区,以七大重点旅游镇串起众多村级“旅游明珠”,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今年以来,柯桥区乡村休闲旅游共接待游客38.68万人次,营业收入7406万元,分别增长32.7%和35%。目前,柯桥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万元。

  另外,柯桥区还积极实行“部门联系经济薄弱村”制度,通过异地集中购建物业等途径,增强造血能力,实现弱村脱贫、富村提升。近三年来,累计脱贫29个村,全区已基本消除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

  同时,积极探索实施8+X农房解困新模式。近三年来,通过农房翻扩建、农房新建、农房修缮、旧房调剂、农民公寓、宅基地置换、“空心村”改造、其他住宅安置等8种途径和由各镇(街道、开发区)探索制定的农房解困途径,已解决农民住房困难3829户。

  让农民们开心的是,近年来柯桥区加快交通、信息、能源、水利等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教育、医疗、养老、公交等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实施“十大百亿”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每年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用于乡村道路维修,以美丽乡村公路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以中心村为主要平台的公共服务圈,建成综合服务中心26个,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得到迅速推进。

文化礼堂+村规家训——营造美善乡风

  美丽乡村建设,既美在村容风景,更美在日益提升的村民素质和乡风民风。柯桥区在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中,始终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统筹美丽乡村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把精神文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心骨,培育新型农民,注重以文化人,人文环境从“宜活”向“乐活”提升。

  首先是把“农民”变成“市民”。深入开展“幸福水乡文明人”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着力提升干部、教师、学生、市民、企业经营者等十大群体的文明修养,对“幸福水乡文明人”模范标兵的事迹进行艺术化创作,组织农民艺术团以莲花落、诗歌、小品等形式,开展“柯桥好人一台戏”文艺巡演,走进农村,深入人心,带动农民文明素质提升。坚持以法治思维推动村级治理,积极发挥村规民约的自治作用,不断提高村级治理现代化水平。

  其次是把“庙堂”变成“礼堂”。按照“一村一特色、一堂一精品”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倡导设立文化礼堂公益金,提供“菜单式”服务,确保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目前,已建成并投运农村文化礼堂70个,到今年年底,将有20个以上的村成立文化礼堂公益金,规模达500多万元。柯桥区连续多年开展“幸福水乡才艺秀”活动,组建群众性文艺队伍1000余支,每年开展“五进礼堂”、“文化走亲”等活动2000余场次,开展“最美文化礼堂”评选。开通全省首个“文化微礼堂”微信公众号和“网上文化礼堂”,线上线下结合,做强做精农村精神文化阵地,把农民从“庙堂”吸引到“礼堂”。

  柯桥区还把“盆景”变成“风景”,全面深化基层文明创建系列活动。5个镇、村获得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镇称号,省级、市级文明村(社区)、单位分别达到67个和130个,各级文明家庭户达到24.3万户,创建率达95%。开展“柯桥好人”评选、“寻找好家风家训”、设立“善行义举榜”等活动,共有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0人入选“浙江好人榜”,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多种形式,汇聚和传播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让“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中华美德”在全区蔚然成风,形成了向上、向美、向善的文明新风尚。

  撷 英

水乡新味 新和未庄

  白墙飞檐黛瓦,小桥流水人家,这便是有着省级全面建设小康新农村、省级文明村、省级绿化示范村之称的柯桥区柯岩街道新未庄。新未庄是江南典型的仿古水乡民居村落,由4个村拆迁合并而成,“未庄”之名源于鲁迅先生笔下,但现在的新未庄,已不再是鲁迅笔下那个朦胧的未庄。

  近年来,新未庄逐渐走出合并成立之初“并村不并心、合住不合群”的阵痛,深刻领悟了“和文化”理念,实现了村干部和衷共济,老百姓和谐相处,新村民和而不同。未庄成了新的未庄、“和”的未庄,既再现了鲁迅笔下的水乡风情,又赋予了现代未庄“水乡新味”,成为了柯桥区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典型。

  新未庄超前注重美丽乡村建设。早在2002年拆旧建新、撤村建居时,就已提前规划,将电力线、电话线、雨污分流管等8种管线全部入地。10多年来,社区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先后实施了生活污水纳管、天然气管道安装、屋前屋后路面改造、农贸市场改造、文化礼堂建设等工程。村里还成立了由党员和村干部组成的清洁小分队,每月义务开展环境清理,使新未庄时刻保持洁净优美的梦里水乡意境。

  新未庄还以毗邻中国轻纺城的地理优势,通过商业用房出租等方式逐步壮大集体经济,率先走上致富发展的道路。早在2003年,新未庄还在全区率先开展“三有一化”改革,成立了柯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柯山股份经济合作社。目前新未庄村级总资产已经达到了4800万元,不少村民在轻纺城经商,既有经营收入,又有股权分红,去年新未庄股权分红人均约达2000元。

仁德千秋 富桂香林

  “金桂银桂万千桂,天香地香山水香”,这便是柯桥区湖塘街道香林村。香林村“村即是景、景即是村”,家家户户、屋前屋后都种有桂花树,村里的千年古桂林里,种有桂树14000余棵,成片面积400余亩,是是生态、农业、旅游协同发展的典型村。

  香林村依靠大香林景区资源优势,乡村休闲经济红红火火。其中,31家“妇字号”农家乐,已成为村内一道靓丽风景。村里还借助大香林、龙华寺、兜率天等旅游资源优势,将村口传统纺织园区内的30余家小微企业搬迁整治,转型升级为集休闲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创意、特色民宿点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创意园,实现从传统的纺织工业园区向休闲创意园区的华丽转身。

  近年来,香林村通过桂花林租赁、景区参股分红、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去年村级经常性收入120万元,人均收入22000元。村民们的农产品也因此打开了销路,从1997年大香林景区开发至今,香林村人均年收入已增长了9.5倍。“富桂香林”闻名远近,集体强了,村民富了,村容美了。

  从“仁德堂”一脉传承的祖训家规和古色古香的民俗文化,是香林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两大特色。香林村人深得村里千年古桂群之熏陶,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孝文化”。连许多外嫁到这里的少数民族“新香林人”,也成了香林村“好媳妇”。在这里,村民们望得见青山,看得到碧水,闻得到桂花香,成为柯桥美丽乡村建设的特色样本之一。

  如今,香林村已成功创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省级巾帼示范村、省级森林村庄、省级充分就业村和省级小康体育村。

兰香人和 花满棠棣

  “漓渚满目绿无涯,棠棣无处不逢花”,这是首批“浙江最美村庄”之一的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最近,漓渚镇还刚刚获批成为绍兴市首个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试点村,这是棠棣村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最好诠释。

  漓渚镇是“中国花木之乡”,而棠棣村则被称为“中国春兰故乡”。在棠棣村,村民世代养兰、种兰、卖兰、爱兰,形成了“百户种植、千亩基地、万里销售”的发展格局,全村95%以上的土地种植花卉苗木,95%以上的村民从事花卉苗木经营,95%以上的村民收入来自花卉苗木产业。

  近年来,棠棣村将原先村口的4家小微企业实施关停,改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兰花培育展示中心,充分发挥花木产业这一资源优势。按照“两美浙江、品质柯桥”要求,棠棣村把“美丽资源”视为“美丽姿本”,把“美丽姿本”转化为“美丽产业”,把偏僻的山坳雕琢成精致的“盆景”,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美、人居美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书写了一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奋斗史。2014年,全村兰花销售额达1.5亿元,全村人均年收入5万元。

  棠棣村民精神生活富有,先后成立戏迷俱乐部、书画俱乐部等文艺社团组织9个。一些农民书画家,有的是种花的,有的是磨豆腐的,也有的是刷油漆的。

  棠棣人始终牢记人勤春早的吃苦精神,走南闯北创业致富,并且以“兰文化”为精神纽带,实现“以文化人、柔性治理”的村级治理方式。从2008年开始,棠棣村每年都要评选“棠棣好榜样”,并在当年的“金秋感兰仪式”上进行表彰,行兰泽礼,颁水晶兰,感化乡风。这些“棠棣好榜样”还被载入棠棣荣誉册,像家谱一样代代相传。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建明一家,今年还被评为全省“最美家庭”称号。

  在外打拼的棠棣人,也始终不忘家乡建设,商议成立了乡贤参事会。乡贤们是棠棣文明乡风的引领者,他们积极参与村庄建设和村级治理,出钱出力出思路,形成了“美丽乡村、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


浙江日报 美丽浙江 00018 走向“绿富美”的柯桥乡村路径 2015-11-16 浙江日报2015-11-1600007;浙江日报2015-11-1600008;浙江日报2015-11-1600011;浙江日报2015-11-1600012;浙江日报2015-11-1600026;浙江日报2015-11-1600027;浙江日报2015-11-1600028;浙江日报2015-11-1600029;浙江日报2015-11-1600010;浙江日报2015-11-1600013;浙江日报2015-11-1600022;浙江日报2015-11-1600030 2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