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昕影:西溪,灵感不请自来
毛昕影(杭州西溪产业创意园总监) 口述
本报记者 吴孟婕 整理
地处杭州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东北角的西溪产业创意园,很可能是浙江乃至全国范围内文化名人名企“密度”最大、影视“含金量”最高的区块,电视剧年产量在1500集以上,占了全省的“半壁江山”。
2014年,西溪创意产业园实现总产值9.2亿元,税收达1.9亿元;2015年仅上半年,总产值达6.2亿元。作为三天两头来这座“东方影视名园”采访、自认熟门熟路的文化记者,我与西溪产业创意园总监、党支部书记毛昕影约好见面的那天,在竹影婆娑的园区里转了几圈,都没有找到她所在的办公室。我们的话题,也就从这幢“藏”在西区一角的两层小楼开始——
的确有不少人调侃过,“你们是不是忘记给自己留一幢更亮堂、宽敞些的办公楼了?”这其实是有意为之——西溪产业创意园希望营造一种更自由、更温润的氛围和环境,就像它背靠的西溪湿地一样,让人才、企业、作品、资金等文化要素自然生长、亲密接触。刘恒、麦家、余华、邹静之、赖声川、东海电影集团、浙江影视集团、华策影视、长城影视……聚光灯应该更多地照在我们的20多位名人和40多家名企身上。
但自由并不等于“不作为”:如果把整个产业园比作一个文化创意生发器,对内,我们要成为牵线搭桥的“催化剂”;对外,我们要充当抱团走出去的“粘合剂”。今年以来,西溪产业创意园已组织入驻名人名企参加了杭州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博会;11月底,就在我们的大本营,还将举办2015西溪电影创投会、西溪影人会,园区在做好场地、接待准备工作的同时,提前两个多月,就将活动报名情况发到微信群里了——这也是我们独创的工作方式之一——名人群的名字叫“情缘西溪”,名企群的名字叫“西溪邻居”。
我还记得,名人群里最早报名的是军旅作家、编剧刘星,麦家、高满堂、程蔚东等也很快举了手,名企群的响应就更热烈了,尤其是去年在首届“中国西溪·影人会”暨创投活动中“牵手”成功的企业,都表示一定会带着项目来参加。
影视剧要进入市场,还有一个关键的审查环节。2011年初,西溪创意产业园被浙江省广电局授予“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电影审查中心”,承担浙产一般故事影片的终审以及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影片、重大理论文献影片、合拍影片初审的职能。目前,园区已形成从编剧、拍摄、制作、审查到发行放映的影视产业链。
长城影视成为国内影视纪录片首家上市公司;编剧刘恒在西溪的工作室“闭关”,为东海电影集团创作史诗片《东极大营救》的剧本;以及最近又有哪家国际集团的代表来华策谈合作……赶上了文化产业尤其是影视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园区的发展变化可谓日新月异,通过例行走访,有时甚至仅仅是散步时的巧遇,这样的“好消息”,我们常常知道得比媒体更早。
2015年,园区影视文化产业持续发力,截至目前已筹备拍摄制作电视剧42部、电影5部,其中华策出品、根据麦家原著改编的电视剧《刀尖》被列入中宣部反法西斯题材重点项目;浙江影视集团旗下蓝色星空影业出品的《智取威虎山》、《捉妖记》、《烈日灼心》3部大片票房收入累计超过40亿元。
不能说后无来者,但作为杭州市打造“全国文创产业中心”及西湖区构建“全国文创产业示范区”的重要基地之一,西溪创意产业园2009年11月开园时,放眼全国,几乎找不到可以参照的样本,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索。
我们这支由50多人组成的团队,既是园区的“管理者”也是“服务者”,为入驻企业和个人提供硬件设施、软件支持和个性化、亲情化、特色化的后勤保障,在政策扶持上和房租协议上,实行一企一策,入园企业前5年房租减免。
2008年,画家、美术教育家潘公凯来西溪创意产业园考察时留下一句话:“巢都筑好了,凤一定会来!”次年11月,产业园正式开园,我们看到了刘恒、余华、蔡志忠、朱德庸、邹静之、麦家、朱海、吴山明、刘星等“凤凰”的身影——当然也有潘公凯本人,再加上华策、长城、南广等6家影视企业总部,可以说,我们起步时大笔挥就的“集聚效应”和“原创布局”,已为接下来的“精品战略”和“辐射战略”的埋下了伏笔。用刘恒的话说,“西溪湿地,其实也是“西溪师地” ——以宁静的自然为师,以同行为师,以己为师,灵感‘不请自来’。”
除了精心做好题材规划、努力培育园区精品力作,我们通过策划组织名家讲坛、西溪客厅等品牌文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还有纯公益运营的麦家理想谷——一家“只看书不卖书”、植入“写作营”的“书店综合体”,同时也是麦家的家庭书房。
麦家理想谷是我们首个对外开放的名人工作室,我全程参与筹备工作,有许多感动的瞬间。比如麦家说,“我不需要住这么大的房子,更多的空间可以拿出来和别人分享”;还有一位读者留言,“在这里展开的文学生活,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平常又温暖”。
打开一扇门,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
■ 我看“十三五”
毛昕影
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推动名人工作室转型升级,把西溪情缘种进更多人的心里。未来,如果我们推开家门,眼前就是一个充满惊喜的文化产业生态圈,甚至可以跨越时空合作交流,那才真是一部好看的“大片”。
对于地处综合保护区的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来说,如何腾挪空间、调动资源,无疑是“长袖善舞”的关键。一方面,全国首家定位于影视产业国际合作的国家级影视基地、由华策影视负责建设运营的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杭州总部项目,将成为我们“一园多点”格局的重要构成之一;作为西溪创意产业园的文创产业配套延伸,一街之隔的西溪乐谷创意产业园,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文化创意和科技企业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