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岙运会”全县闹猛
农村文化农民自己唱主角
文/徐齐
永嘉“岙运会”全县闹猛
农村文化农民自己唱主角
文/徐齐
金秋时节的永嘉,一场属于乡民们的文化狂欢正闹猛。
农民文化节、星期天礼堂日、全民阅读月、体育运动季、文化“送种”年活动……自今年5月永嘉实施“农村文化体育提升年”主题活动以来,30多项县级大型赛事、400多场镇街和社区预赛、1400多场农民“村晚”等村居文体活动——在县、镇、村三级开展的山村“岙运会”正如火如荼。
千年永嘉,在绿水青山间,用一出又一出精彩纷呈的文体大戏,以文体提升之力,强壮美丽乡村之基。
文体活动润民风 村民当主角 乡村气象新
“今年的活动和比赛多了,大家聚在一起就是排练、锻炼,也没时间打牌、搓麻将了。”这是如今永嘉县许多村民的心声。
今年以来,永嘉首届农民文化节将寂静的楠溪乡土搅动得热火朝天:“农民达人秀”、“农民趣味运动会”、“农民排舞展演”、“农民歌王赛”、“民间曲艺大赛”、“农村文化墙评比”、“最美全家福评比”和“美厨娘大比拼”等活动、赛事接二连三地上演。
7月,永嘉首届农民排舞决赛举行,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全县镇街的39支舞蹈队伍进入了决赛。“那段时间,村民们吃过晚饭就凑在一起练上了。现在比赛结束了,还是每天要跳一下才过瘾。”谈起排舞大赛,南城街道的村民参与者陈丽白至今记忆犹新。
紧随而至的农民乐手大赛,公告一出,全县200余人报名。人们惊呼,原来在这个山沟沟里,还“藏”着这么多“玩音乐”的。
当然,也有村民更爱“书画范”。8月,首届农民书画巡回展首站来到了岩坦镇。村民戴晓燕说,农村娃难得在家门口看到书画展,真期待这样的活动能够再多些。
和文化活动一样,体育赛事也精彩纷呈。除了永嘉全民运动会外,武林大会、游泳、乒乓球、篮球、羽毛球、钓鱼和象棋等单项比赛层出不穷,可谓“月月有赛事,季季有盛会”。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县第四届农民运动会。庆丰收、挑担接力、插秧收秧……平日里那些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兄弟姐妹,成了运动场上的“健将”。
为了在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一些在外经商的体育健将都赶回来参加。足球比赛中,来自桥头代表队的项铁军,人称“球王”的他常年在广州做生意,此次为了桥头镇的荣誉,毅然放下手头生意,飞回永嘉和乡亲们一起为家乡的荣誉而战。
9月25日,黄田街道雅林村门球场顺利落成,来自各街道5个村的10支代表队的门球运动员受邀参加永嘉首届门球友谊赛。喜欢打门球的黄长银告诉笔者,因为打球,身体变好了,心情也愉悦了,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变得更加和谐,就连农村里吵架的事情也少了。
这一场又一场的文体活动,正在不断增强着人们对脚下土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次文化活动,不仅只是文娱社交,还兼具议事办事、教育教化的功能;一项体育活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是一次涵盖思想道德建设、团队意识培养、知识技能普及的精神之旅。
文化队伍借民力 小县城出“大明星” 老师都是自己人
如今行进在永嘉县的乡间地头,在一片绮丽山水画卷中又多了几分人文气息。一所所文化礼堂、一片片门球场、一处处百姓舞台、一个个农家书屋,相隔不远的路,抬眼望去便能看见一二。
礼堂里、村口外、舞台上、书屋内,或有精彩的歌舞表演,或有传统的曲艺演出,或有孩童在孜孜求学,或有青年教师在指导授课。智慧来自民间,非官方的协会、有一技之长的能人……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文化珍珠,通过异彩纷呈的活动被凝结在一起,成了基层文化体育的骨干和带头人。
8月28日的永嘉县文化中心内座无虚席,空气中的音符欢快跳动。由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群星计划”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对象成果汇报会——徐丽芳音乐专场演唱会如期举行。
徐丽芳是永嘉县“群星计划”培养对象的首批文化人才,也是该县优秀青年歌唱演员,近10年来一直活跃在省、市、县各大声乐舞台上,并在省、市乃至全国大赛中荣获佳绩。
“群星计划”是永嘉在2011年出台的一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计划方案,以建立文化人才数据库、文化人才培训、文艺团队建设和扶持等三大方面为着力点。
“我们主要针对两部分人才进行培养。一是专业的文艺干部,二是民间的业余文艺爱好者。”永嘉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戴华章说,经过4年时间的培养,如今永嘉县的文艺团队无论是服务水平还是表演能力都大大提高,人才库逐渐成形,组织一场大中型的晚会不成问题。
另外,文体公益培训的门类也在逐年增加。永嘉县文化馆今年在原有的声乐、排舞、美术、摄影、书法等13门培训项目外,新增瑜伽、爵士舞、服饰礼仪三门新课程,颇受年轻人追捧。报名期间,共有793人报名,最终采取公开摇号的方式录取了376名学员。
人尽其才,百事俱举。随着“群星计划”、农村文化礼堂“八大员”培训、各种各样的文体培训辅导的开展,如今永嘉县有社区文艺团队386支,文化志愿者5000多人,906个村也都建有文化站,实现文化阵地的全覆盖,不断提升农村文化体育的业务水平,促进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
设施建设惠民生 镇村富了 乡亲乐了
楠溪江大若岩景区闻名遐迩,向来是游客们的必去之地,而大若岩镇大元下村就位于景区之中。当笔者驱车前往该村时正逢天降细雨,这雾气缭绕的村落顿显“山色空蒙雨亦奇”。
村民潘先生带着笔者在村中走了一圈:最显眼处,一座青瓦白墙、飞檐翘壁的文化礼堂颇具复古范儿,十余个村民正兴致勃勃地坐在大厅里看电影《赤壁》。礼堂正对面,是绿色塑胶铺就地面的文化广场,其左侧是灯光篮球场,右侧是门球场和文化长廊。一眼望去,新建的文化设施和青山绿水相得益彰。
“篮球场、舞台和广场,都是这两个月里冒出来的。”潘先生笑称:“以前没事干,空闲时只知道打扑克、看电视,现在好了,我一年时间把象棋、门球都学会了,以前五音不全,现在还会唱村歌。”说着,他还哼起村歌来。
今年,永嘉县出台《2015农村文化体育建设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县打造一批文化样板村,需按照“十个一”样板来创建。所谓“十个一”,即指每个样板村都需要:一所文化礼堂、一个百姓舞台、一片门球场、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室内固定电影放映点、一个文化广场、一家农家书屋、一支文艺团队、一首村歌和一片特色文化墙。大元下村就是首批18个样板村之一。
要使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大幅提升,硬件设施必不可少。阵地建设如何做?永嘉县委主要领导介绍,首先是镇(街道)层面要求打造“一镇一品”,形成各镇(街道)的文化品牌。
如今,当人们来到桥头镇,可在纽扣主题馆里见证纽扣制作的全过程;有着雕刻艺术传统的乌牛街道,则主打“黄杨木雕”文化,展示出不少大师级的民间雕刻作品;黄田街道塑造“健身舞”文化;三江街道则是以茶文化为主,办起了茶文化节,以茶会友……
其次,在此基础上,永嘉还推出特色村、样板村的建设——每个镇(街道)都需打造一个文化特色村和一个样板村。所谓文化特色村,是具有一定文化底蕴,有一定文化传统的村庄,今年进一步挖掘、提升、改造、宣传,其中著名的有书法特色村梨村、拦街福文化村古庙村、畲族风情文化村小长坑村等。样板村按照“十个一”的标准来打造一系列惠民的文体设施,丰富村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文体活动润民风,文化队伍借民力,文化设施惠民生,2015农村文化体育建设提升年,让文化永嘉再现时代魅力,令山水永嘉更添风采。
用文体提升之力,
强壮美丽乡村之基
2015年,永嘉县精心酝酿了一出文化大戏,这出戏的主角便是楠溪江畔的草根乡民。
永嘉县今年为何要全面实施“农村文明文化体育提升年”活动?乡土文化活动在整个县域里快速升温,永嘉靠的是什么?
谈初衷:
重塑乡风促和谐
首先,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来看,农村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当前,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永嘉县农村的一些传统习俗有所退化,迷信、赌博等一些现象还依然存在,如果不采取措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滞后和疲软。因此,永嘉县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净化群众精神家园。
其次,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来看,农村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永嘉县大多数农民的民主意识、自主意识增强,但还有不少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陈规陋习甚至愚昧落后的文化因素也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如果先进文化不去占领农村阵地,腐朽落后文化就会沉渣泛起。所以,需要搞好农村文化,让歪风邪气无立足之地。
第三,从促进农村社会发展来看,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这些年,永嘉县针对农村需求建起了文化礼堂、村民中心、百姓舞台等新的文化阵地,但相比经济发展速度,农村文化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甚至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展文化体育建设提升年活动,就是要“对症下药”,对所出现的问题一一攻破。
有方法:
基础建设、借力民间、开展活动
永嘉县主要采取三个方法来打造农村文化建设,一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惠民生,二是借助民间力量来培养基层文化队伍,三是开展一系列有意思的文体活动来滋润民风,促进农村和谐。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永嘉县提倡打造“一镇一品牌一活动”、每个镇都有特色村、样板村。样板村有“十个一”的硬件设施建设要求,包括相应规模的文化礼堂、文化广场、门球场、篮球场等。
二是培养一批农村基层文化队伍。除了发挥好专职文化队伍的作用,要求全县文化系统的干部职工与镇、街、村建立联系挂钩,定期到联系点指导工作外,还挖掘出农村的“草根艺术家”,动员他们投身农村文化事业。同时组建农民业余文化队伍,确保每个村都有一支以上的农民业余文化队伍,经常开展一些比赛活动。
三是丰富农村群众的文体活动。永嘉县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是否真正有效,则要看农民的接受程度、参与程度。如果办的活动,老百姓不喜欢、不接受,也势必会造成工作的被动。如今县宣传部牵头策划的农民文化节、文化礼堂日、全民阅读月、体育运动季、文化“送种”年等,都很接地气,在农村基层广受欢迎。
抓落实:
部门联动机制保障落实
任何一个方案,如果没有具体措施保障去实行,只能是纸上谈兵。今年,永嘉县专门成立农村文化体育建设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县委书记担任组长,九个部门联动配合,县委宣传部作为牵头部门,负责设计好项目书、时间表。镇街作为建设的主体单位,每位班子成员至少要分工一项“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年“的具体工作,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氛围。同时,永嘉县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保障工作经费;建立督查制度,保障工作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