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拱宸桥小学举行一场生动的教学交流
美国数学教师来杭取经
本报杭州10月28日讯 (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罗嘉绮) 28日上午9时,杭州拱宸桥小学举行了一场中美教师之间“同课异构”的教学交流,内容是四年级教材中的“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但中美教师的教学设计却大不相同。
这些数学老师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州,他们将在杭州与中国的数学老师展开教学对话,以期了解在历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评中,中国学生的数学素养位列全球第一的奥秘。
美方的这节课是由金伯莉·松冈和南希·狄克森执教。金伯莉说,在美国,小学老师都是负责全科教学,在设计这节课时,她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所以需要南希老师协助。
她们先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共同合作,用牙签摆出家附近街道的形状,牙签之间的位置关系要出现3个“垂直”和3个“平行”。师生们还一起坐在泡沫拼图地垫上,当老师举起一张写有字母的纸片时,学生就从地垫上找出相应字母,并回答相同的字母之间是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孩子们的表情兴奋又欢快,尽管有点儿小小的语言障碍,但美国老师上课带来的新奇感就足以抵消。“很好玩!像玩游戏一样!”走出教室时,孩子们还叽叽喳喳。
中方的课则是拱小的王涛涛老师上。这是一堂标准的中式数学课,不仅对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了分类,还提炼出了多条原理,内容串联得紧凑而巧妙。
金伯莉和同事们边看边讨论,她提前看过王涛涛老师的教案,发现难度一层层加深,很有逻辑性。“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数学课的容量这么大,让我很震惊!”
是不是美国的数学课学得太浅了?“是简单,但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王涛涛并不完全这么看,他去年到英国研修,特意研究过英国的数学教材,发现英方教材中也有比较深的内容。“不同的课有不同的上法,可能我们对这节课的定位不一样。”
拱宸桥小学校长王崧舟听完课后做了满满几页笔记。他总结道,美国的数学课采取的是小组合作式学习,所有概念都是建立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依托工具和实物,采取游戏的方式,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实并不太适合,因为这个年龄的学生要开始提升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中方的数学是教师主导的,是有意接受式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好处在于能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学到更多东西,效率也更高。
“我们应该有教学自信,但也要从差异当中看到能够促进自我完善的地方。”王校长说,美方的数学课是开放性的,很多问题都无解,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冒险,而中方的数学课总体上思路很清楚,课堂上所有的数学问题都有解,这就使得学生不敢去冒险。“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无解的,而一个人创新能力和创新品德的养成,就是看他敢不敢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