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分享人生心得
携学霸妻女来杭,讲述科学与生活
本报讯 (记者 李文芳 通讯员 韩露笑) 当身着工装马甲的弗兰克·维尔切克教授从嘉宾席起身,将妻子伊丽莎白·维尔切克准备演讲的幻灯片翻出来后,搭着一条玫红色中国风丝巾的伊丽莎白幽默地拍了下他的右肩膀说:“嗨,你值得拥有第二个诺贝尔奖!”10月24日晚,省科技馆四楼国际交流厅,台下听众数次被这个“科学之家”惹得哄堂大笑。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和谐“学霸家庭”:弗兰克·维尔切克是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现任浙江工业大学维尔切克量子中心首席科学家;伊丽莎白·维尔切克是普林斯顿大学工程硕士、哈佛大学老年大学发起人;他们的大女儿艾米迪是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现任美国深泉学院的系主任。
这个“智商爆棚”的科学之家中,充满了欢乐、探索、包容以及和谐。
父母在生活、工作上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艾米迪回忆儿时的家庭教育时说:“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对我说,工作的时候辛苦工作,玩儿的时候尽量玩乐。他们给我很大的自由,让我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比如父亲花了很长时间帮助我练习钢琴,母亲教我们即兴排练戏剧,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要遵守纪律和强加练习。”
在艾米迪小时候,父母知道她喜欢大自然,喜欢户外活动后,便经常带她去一些很远的地方,让她体现新事物。家庭教育让艾米迪找到学习兴趣所在,也潜移默化影响了她职业方向。在芝加哥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艾米迪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有机生物及进化生物学博士,之后分别在哈佛大学、布朗大学任教,从2010年开始受聘与美国深泉学院,目前担任该院系主任。
“对我的学生来说也是这样,就是要找到兴趣所在,使学习的过程变成很有乐趣的过程。正如我父亲说的那样,如果在一些领域,你很想带着玩的心情去做,就一定能够做得更好,也能够玩得更好。”艾米迪说。
科学与生活,在维尔切克的一家中,就如同鱼水,共同滋生出快乐的生活态度。
“2011年,在弗兰克60岁生日前一天,他对孩子们说我们徒步穿越整个英格兰吧!于是我们全家花了两个多星期穿越了狭长的英格兰。”伊丽莎白讲起了整个家庭共同经历的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时,满脸洋溢着幸福,接着说:“其实所谓科学之家,科学上有所成就固然好,但其乐融融的家庭却是根基。”
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不管是对科学研究还是日常生活,都保持着极高的兴趣和好奇心。
维尔切克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的职业生涯曾“每天工作20个小时,周而复始”,可他说自己将科研当成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在玩乐中进行思考,在诙谐幽默的生活态度中进行科学研究。从维尔切克21岁涉足量子物理领域32年后,他与合作者因发现“强相互作用的渐进自由”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当现场再次问及获奖感受时,这个跟爱因斯坦有着同样发型的物理学家诙谐地说:“如果你没有赢得这些奖项,不要失望,你可能要等32年或者更长时间就能赢得这个奖项。”台下的观众再次被他的幽默逗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