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发起的“父亲的水稻田”众筹项目,如今是何模样?
又见周华诚:梦想照进现实
编者按:去年10月,常山人周华诚发起“父亲的水稻田”众筹项目,用自己的微薄力量,试图挽留最后的农耕,点燃农田复兴之火。一年来,周华诚守着“父亲的水稻田”,用心记录点滴变化,写出了《下田:写给城市的稻米书》一书,在切身体会了“粒粒皆辛苦”后,更深切觉悟到“劳动最光荣”的真谛。
本报见习记者 吕苏娟
县委报道组 汪峻
今秋,常山县五联村溪口自然村,来自杭州、衢州等地的十来户家庭挤满了“父亲的水稻田”。收割、作画、摄影、写作……一年的辛苦劳作,让他们对“父亲的水稻田”这一众筹项目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仅止于乡愁,而是透过稻田思考人生,感悟人生真谛,透过真谛寻找生活。
这一年,项目发起人周华诚格外忙碌。稻田间,处处留下了他的身影。从播种、耕田、插秧、耘禾、灌溉到收割,他用真实视角记录稻田的每一个变化,写下了在种植稻米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将那些即将被遗忘的种种,以文学形式永久地保存了下来。
这一年,“父亲的水稻田”获得了各大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种田,这一看似“很土”的社会形态,再次成为了人们推崇的生活方式,两位农民父亲加入其中,与“稻田大学校长”一起,重新书写了“劳动最光荣”的新篇章。
这一年,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近了,城市和农田的距离近了,连创业和农村的距离也近了。漫步在田间,处处新气象,点点新变化,它们串联在一起,筑就了一场又一场稻田重生复兴之梦。
向稻田致敬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好时节。
凌云法早早起床,衬衫、西裤、皮鞋搭配严肃表情,似将岁月留下的皱纹一一磨平。他是今年新加入“父亲的水稻田”项目的两位老父亲之一,今天他要亲自给城市人教学如何收割水稻,为此,他特地穿上了逢年过节也不会穿的“装备”,早早等在了村口。
从常山市区到五联村,十几分钟的车程,于他却度秒如年。当皮鞋终于踩入稻田,凌云法手起刀落,不一会,身后就留下了一摞摞稻穗。城里人不由得鼓起掌来,他严肃了一上午的脸,如花绽放。
这是久违了的幸福笑容。这些年来,村里种田的人越来越老、越来越少,49岁的五联村村主任段金水竟成了全村最年轻的种田人。
为什么会这样?周华诚在《下田:写给城市的稻米书》一书中道出了真相:我父亲种了几十年田,主要收入却仍然依靠他在农电管理工作上的报酬。从农电工岗位退休后,他每月能领到一笔两千多元的退休金,这已经让大多数年老的农民羡慕不已。
“辛辛苦苦种一年田,养不活一家人。”周华诚感同身受,并痛心疾首,“他们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工作更得不到尊重。”
曾经那个重农抑商的年代,早已远去。农民这一称呼,不知何时起成了社会最底层的“代称”,农民工更成了城市中蝼蚁般的存在,他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挣扎在泥潭中,得不到尊重,也回不到过去。
但周华诚始终认为,即使是遍地英雄的年代,仍应赞美那些沉默的劳动者。去年,周华诚发起了“父亲的水稻田”众筹计划,以每斤30元的价格销售了1000斤稻谷。今年,1500斤稻谷再次销售一空。源源不断涌入农田的城市人,催生了一个又一个商机。
夕阳西下,散乱的稻田中,凌云法正在拾穗,他弓着的身影被无限拉长,让人恍然回到那个“劳动最光荣”的时代。
而拾穗,其实是农民向稻田致敬。
艺术诞于此
“向父辈致敬!”这是摄影师盛龙忠稻田摄影展的主题。他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获省级以上奖项50余次。
去年,盛龙忠很遗憾没有亲赴现场,记录下“父亲的水稻田”成长的每一个瞬间。今年,他瞒着周华诚,扛着摄影机两次“潜入”农田,拍下农民艰苦劳作、稻秧凝露、杂草漫谷等各种瞬间。20余幅作品,每一幅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我总是不由得被吸引。”他说。
已然成熟的稻谷,低垂着脑袋,似一个个娇羞的姑娘,突然见到涌入的陌生人,羞红了脸。盛龙忠抑制不住创作的欲望,不断按下快门。这里,有生命的脉动,有青春的回忆,有解不开的情结。
田埂边,画家丁正阔已摆好画架。五彩的颜料,粗细不均的画笔,随着双手的灵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金黄稻田,自然而然融为了一体。整整一个小时后,《深秋的田野》最终问世。
这一小时间,十来个孩子也拿出各自的画纸,细细描摹起了他们眼中的稻田,《风吹稻田浪又浪》、《棵棵水稻排成行》、《一片丰收在望》……稚嫩笔触下的现实重现,真实童真的表达,让整片稻田似乎都活了起来,围着孩子们翩翩起舞。
别人的一个小时,是周华诚的一年。32个章节、158页书稿、近10万字的创作,周华诚呕心沥血。一年中,他寻访了身边的每一位耕田佬,每一件耕田农具以及每一个时节的耕种规律,将对土地的热爱,透过笔下的文字,一一倾诉在指间。就在本月,《下田:写给城市的稻米书》即将问世,全村人都已翘首期盼。
“我从未想过,农田、农民、农村,还能以这样的方式留存下去。”创作成果的一一涌现,让段金水激动异常,他希望能将这些作品放入即将建成的乡村文化礼堂,永久地保存下来。
而依托于此的创作却远未停止。收割结束后,稻友“若狂”写下了《一个文人的稻田情怀》,周华诚发布了稻友作品联展,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加入其中,也正在加入其中。
创客新时代
落日黄昏,辛劳了一下午,孩子饿了,他抓起几颗稻米,细细剥开,将一颗颗白胖的米粒举到父亲面前。“可以吃,随便吃”,父亲也随手捡起几粒塞进嘴里说,“味道真甜”。
就这样生吃稻米,城里人几乎难以想象。当食品安全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头顶时,那最初“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热情,已经被“什么安全才吃什么”的谨慎所取代。
而“父亲的水稻田”打破了安全“禁忌”,拉近了农田和餐桌的距离。但这只是第一步,在这一年中,周华诚走访各地,研究了农业相关的一切政策,欣喜地发现了一种适合乡村农业发展的“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
CSA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瑞士和日本,起因是对食品安全和土地的关注。这是一种由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与农民共同承担来年农业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支持使用生态可持续的种植方式。目前,CSA理念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它也从最初的共同购买、合作经济延伸出更多的内涵。
“乡村不是用来怀念的,而是需要大家一起去建设它,让它变得更美好。”这一共通的理念,将城市人与农民绑在了一起,他们开始推广CSA模式,既为农民带来高收入,也满足了城市人高品质的食品追求。
今年9月18日,农业部发布了《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对休闲农业的价值做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扩展。这好似又打开了一扇门,一扇通往“农民创客时代”的大门。在周华诚和稻友们一起建起的“稻友会:让生活简单一点”微信群中,这一消息掀起了无数浪花。
杭州泡泡说,“‘父亲的水稻田’已集聚了众创众筹以及休闲产业的主要竞争力。而五联村所在的天马街道,也正围绕龙潭溪至‘父亲的水稻田’一带建设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旅游需要产业依托,‘父亲的水稻田’就是一个很好的产业。”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