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35岁的你,只是暂时别离

——追记浙江法制报记者汪嘉林

  记者 廖小清 通讯员 王鹏程

  本报杭州10月7日讯 国庆长假,当很多小朋友在父母的呵护下欢度节日时,3岁的“阿钚”却高兴不起来:“爸爸怎么还不回来陪我?”面对孩子的追问,身边的亲人和前来看她的父亲同事心情沉痛,却又不能流露出来,只能一个劲儿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阿钚”的父亲、浙江法制报编辑汪嘉林,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陪她玩了。前段时间,持续发烧的汪嘉林,深夜做好他的最后一个报纸版面后,次日即被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1型——一种严重的急性白血病。

  1个多月来,年仅35岁的汪嘉林持续与病魔作斗争,浙报集团和浙江法制报以及社会各界也一直为他加油鼓劲。遗憾的是,他还是未能挺过来,于9月28日晚离开他热爱的亲友、同事和新闻事业。

  他虽然走了,但是一篇篇有担当有温度的报道,仍被人们传颂着;一个个加班加点精心编排的版面,仍让人感动着……他从事新闻工作11年来,历任浙江法制报首席记者、首席编辑,采写和编辑了大量有影响力的报道,不仅帮助了不少困难群众,助推了社会进步,还有多篇作品获得浙江新闻奖等奖项。

  10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浙江法制报,摄影记者王志浩与汪嘉林共事了11年,对小汪颇为了解。

  “他非常有责任心和爱心,总是带着对群众的感情去采访。”王志浩说,汪嘉林是杭州人,家庭条件不错,早在2005年,他就被查出血液有异样,妻子得知后劝他和她一起创业,做记者风里来雨里去影响身体健康,而他却始终不肯,总是怀着一份新闻理想认真工作。后来,在报社领导的一再劝说下,他才改做编辑。今年8月9日台风“苏迪罗”来袭,当连续发烧的汪嘉林,深夜编完临时增加的一个版面后,却在办公桌上趴了良久。他原以为自己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结果却被确诊为白血病。

  让王志浩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报社接到读者求助,淳安县山区的患病妇女郑秋莲经常遭受家暴,生活窘迫。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他和汪嘉林从杭州驱车两个小时又徒步两个多小时,来到郑秋莲家采访。怀着一颗同情心,汪嘉林不仅用心采写连续报道,呼吁社会帮助郑秋莲,还利用私人关系帮其联系好杭州的医院。汪嘉林前期住院时,一位淳安籍在杭打工者闻讯赶到医院看他,并送上自己的一片心意:“我以前看过你报道我们淳安的新闻,你很有爱心,我们感谢你……”

  “除了做好报道外,汪嘉林还有一份特别的责任与担当。”浙江法制报副总编辑杨志东说,汪嘉林采访时遇到困难学子,会自掏腰包结对帮扶;看到无证作坊违规生产污染环境,他就和同事冒着危险去暗访;节假日,他放弃休息深入矿井体验矿工的工作生活……

  浙江法制报编辑蔡亮告诉记者,法制报从周一至周五出报,过去周日都是大家轮流上班,而汪嘉林转任编辑后,看到编辑部男少女多,有的女同事家在外地,周末赶来上班不方便,他就主动包下周日的值班。“因为我是男生,而且是本地人,星期天上班比他们方便一些。”近6年来,几乎每个周末汪嘉林都在上班。

  前段时间,汪嘉林的病情传开后,浙报集团和浙江法制报通过报社内网发起捐款、献血等活动,几天内就有80多位同事积极报名要求献血,不少同事还帮其联系名医、照顾家人……与此同时,社会各界、特别是汪嘉林的读者和通讯员以及杭城媒体圈,也不约而同加入爱心队伍。“作为读者,我们为这样的记者感动。”象山县交通运输局公交志愿服务队15名队员,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汪嘉林的事迹和病情后非常感动,专门赶到杭州献血。

  但是病魔无情,在爱心不断涌向汪嘉林的同时,癌细胞也在迅速扩散,并出现各种并发症。9月28日晚,汪嘉林与世长辞。他的妻子动情地说,嘉林进入重症监护室前,仍时常在看单位的微信群和QQ群,关注着报社工作,好几次说“想回单位看看”。

  有的人走了,但他仍然活在人们心里。正如浙江法制报副总编辑俞评追思汪嘉林时写下的诗《说好了,只是暂时别离》:“你的足音还在大山里回响。你对弱小生命的诺言,依然铿锵有力。在茅舍,在工棚;在船埠,在矿井;在渴望公平祈盼正义的父老乡亲间久久传递……”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35岁的你,只是暂时别离 2015-10-08 4032399 2 2015年10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