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美丽乡村·创时代

朱筱洪:梦想归来时

——一个浦江人的转型故事

  编者按:日前,记者来到水晶整治过后的浦江,记录了创业者朱筱洪的转型故事。从水晶老板到香榧大王,再到建设自驾游营地,浦江人朱筱洪的梦想里,有着浓浓的家族遗风、浦江印记和浙江背景。守望家族,保护乡土,建设家园,他的故事,已化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本报记者 邓国芳

  通讯员 洪建坚 龚昌富

  杭州桐庐、建德与金华浦江交界之处, S210省道串联起一片“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美丽乡土。直到今天,这一带依然流传着浦江富商朱可宾的传奇故事:

  278年前,在杭经营木材、茶叶和染料的朱可宾,回到故乡建起微缩版的“杭州府”——灵岩古庄园。庄园系杭州大师设计,共20多幢、200余间,总面积达两万余平方米,其品质品位之高,令人叹为观止。朱公还买下大量田地,发展农业,行善助学,流芳至今。

  这个秋天,从灵岩古庄园里走出来的朱氏后代朱筱洪,在历经6年的漫长守候后,终于收获满山的绿意和清香:2008年种下的300多亩香榧,果实已然饱满,正陆续采收。还有近4000亩香榧树,长势良好,正崛起为他和乡民的“绿色银行”。

  时隔278年,风物变幻,时移世易,古庄园风光不再,然朱氏祖先与后辈的对话,始终离不开一个核心:守望家族,保护乡土,建设家园。而正是这种精神与力量,让浦江在铁腕治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时有了个体的倚靠与支撑。

  走进古庄园,爬上香榧林,且听朱筱洪的转型故事。

  绿色梦:拾起荒芜山林

  国庆将至,浦江虞宅乡新光自然村,古朴的灵岩古庄园,已被装扮得清新喜气。厅堂前的宽阔晒谷场上,几位妇女正在晾晒索面。静雅的“桂芳轩”,还在做最后修缮。“这个国庆节,估计会来很多游客呢!”村人自豪地说。

  走进厅堂——诒毂堂,只见正厅陈列着许多展板,叙说着这座庄园的悠悠过往。其中两块展板瞬间抓住了我们的眼球:水晶整治前、水晶整治后。原来,新光村也曾是水晶专业村,2013年前全村共有316个水晶加工点。彼时,灵岩古庄园内堆满水晶加工机械,粉尘飞舞,污水横流,老宅呜咽。因此发家致富的朱氏后人,不堪环境污染,纷纷搬离老宅。

  或许是有家族遗传的经商基因,朱筱洪年轻时便外出闯荡。新世纪初,浦江水晶产业开始蓬勃发展,朱筱洪回来开办企业,生产经营水晶工艺品,很快风生水起。但他每次回到古庄园,看着眼前脏乱差的景象,总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2008年,新光自然村所属的朱宅村,先后对两宗集体山林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招拍挂。当时几乎所有的浦江人,目光依然聚焦于水晶加工。“其中银岗头70亩山林、年租金2000元都没人要,我看着实在心痛,于是就把两块地都承包下来。”朱筱洪说,没想到,从这两块地开始,他便像祖先朱可宾那样,逐渐回归乡土,伺弄田地,当起乡绅。

  2013年,浦江痛下决心,铁腕整治水晶行业,朱筱洪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幅收缩水晶加工规模。与此同时,他又不断在家乡扩大山林土地承包面积,种植香榧。到今天,他已在绿水青山的家乡建起5个香榧基地,种下8万余株香榧,总面积达4000多亩。

  “其实,就算不整治,水晶产业如此无序发展、恶性竞争,迟早也会遭遇瓶颈。”朱筱洪说,水晶整治促使浦江人冷静下来,去寻找一条更持续的发展路径。

  共富梦:促发林权改革

  站在银岗头山腰,近处是一株株挂着果实的香榧树,远处则是风景如画的虞宅乡。拿着剪刀,朱筱洪利落地为香榧树修剪着枝桠。他一会儿用“养孩子”来比喻种香榧,一会儿又用“绿色银行”来形容发展现代农业。话语之间,我们触摸到了一场改革背后的源动力所在。

  原来,回归故乡种植香榧的朱筱洪,看着山头的香榧树越长越大,却陷入思考:“我的‘绿色银行’,能为本地乡民带来同等收益吗?”他说,他时常想起祖先朱可宾,朱公富甲一方,宅心仁厚,每年拿出百亩土地收益,资助参加科举考试的乡民。

  还有一种更为深入的思考:当时,浦江还有大片荒芜山林,因为分林到户,无法整体开发,更无法产生效益。“如果能有种机制,让农户都能同等分享收益,大家或许都愿意把山林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拿出来流转了。”他曾想,等香榧基地大量产出后,每年拿出10%的收益回馈给村乡民,“大家会更有积极性来守护香榧林”。

  谁知,这种想法竟与省林业厅下派到浦江挂职当副县长的陆献峰不谋而合。陆献峰鼓励他说:“既然你本身就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为何不试试林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呢?”就这样,2012年,虞宅乡桥头村率先成立林地股份合作社,97户人家户户变成股东,总共2000亩山林,交由合作方的朱筱洪经营开发。浦江也因此成为全省首个林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县。

  “改革的核心就是三句话,林地变股份、林农变股东、收益有分红。”朱筱洪说,按照合作协议,前18年,我以每亩25元的公益林补偿标准支付给合作社,之后的第一个10年,收益的5%分给合作社,第二个10年10%,第三个10年比例提高到15%,每亩保底收益不低于300元,“香榧林正常产出时,合作社每亩可分到的收益,预计可达六七千元”。

  这几年,在朱筱洪等人的带动下,浦江香榧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目前已达3.8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香榧之乡”。与此同时,浦江的林地股民不断壮大,林地股份合作社达到22家,参股农户2932户,参股林地面积1.9万亩,吸引工商资本6亿元,成为全国成立林地股份合作社最多的县。

  家园梦:激活古宅美村

  一阵秋雨,将新光村洗涤得更加清丽。朱筱洪的老母亲,如今还住在古老的灵岩古庄园里。眼下正是香榧果采收季节,70多岁的她,身体依然硬朗,有时会偷偷爬上香榧林,帮忙采摘青果。国庆节期间,整修好的灵岩古庄园就要正式对外开放,老母亲兴奋不已。

  更令老母亲自豪的是,就在新光村正对面的山坳里,儿子朱筱洪将与浙江省自驾游协会合作,首期投资1000万元,建起一个集汽车影院、户外露营、木屋住宿、儿童游乐、赛道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畅驾中国浦江茜溪自驾游度假营地”。

  营地的方案还在修改中,预计10月底动工开建。在朱筱洪的设计里,故乡的老宅、古道、美村,是这个营地最大的魅力点。“瞿岩岭古道、马岭古道,曾是旧时浦江到桐庐的必经之路,两条古道至今保存完整。自驾游客人可以先去新光村参观古庄园,尔后再去古道驴行,沿线还有很多美丽乡村。”他说。

  事实上,洗去水晶尘垢后的虞宅乡,正在以茜溪文化为主线,打造一条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而新光村恰恰是这条线上的一颗明珠。去年8月,浦江县第一部本土自拍自演的古装电影《茜溪灵岩公》推出,更是唤醒了新光人的自豪和信心。

  “这是梦想回归的时刻,也是重新出发的时刻。”朱筱洪说。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创时代 00022 朱筱洪:梦想归来时 2015-09-29 浙江日报2015-09-2900009;4024789 2 2015年09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