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医生姜方正——
相约,高原送光明
本报记者 丁谨之
中秋节一早,姜方正的身影又出现在那曲地区人民医院的眼科病房。9月26日晚上,他睡得并不好,因高原反应,也因牵挂着两天前接受白内障手术的藏族大娘。
今年4月,衢州市人民医院医生姜方正开始医疗援藏工作。由于藏区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度大,藏民的白内障发病率远高于我省。坐诊、检查、手术,排满了姜方正所有的工作时间。由于医疗人员配备不足,除主刀手术外,姜方正还得完成清洗器材、消毒打包等其他工作。在他看来,这些辛苦微不足道,真正令他忧心的是病人的恢复情况。
来那曲后不久,姜方正发现,藏区的白内障病人术后易出现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因此,他为每位病人增设了3天留观期。“进城看病不容易,我希望他们健康回家!”这是姜方正的心愿。
轻柔地取下大娘眼上的纱布,一番仔细检查后,姜方正悬起的心终于放下。这时,病床上年过七旬的大娘笑了。她抓住姜方正的手,放在自己额上轻轻一碰,口中默默呢喃——这是藏民表达感激的最郑重仪式。
“这就足够了。”姜方正告诉记者,那曲虽然条件艰苦,但给予他的成就感却更多。无法听懂的感谢、重见光明的眼睛,足以令他忘却屏气手术时的呼吸不畅,熬过无法入睡的漫漫长夜,冲淡魂牵梦萦的刻骨乡愁。
极端的生存环境,拉长了每台手术的耗时,也更多消耗着姜方正的体力。每次上台,他都插着吸氧管。“4500米的海拔,永远都习惯不了。”短短几分钟的电话采访,他已微微气喘。
下班后,因过度劳累,他不愿出门。但微信朋友圈中,仍记录下一次例外。9月24日,他与援藏干部等一同前往那曲儿童福利院,将那曲地委行署为他们准备的月饼和水果,转赠给孩子。
在藏区,并没有过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或许今年,姜方正的舌尖将缺失甜蜜的节庆味道。“刚刚跟家人视频聊天,看过就等于吃过了。”每天的饮食餐单,是他与家人对话的唯一主题。不是他的思念太浅,而是“说多了更想家”。他怕自己会流泪,他不愿在家人面前这样。
0℃至14℃,雨夹雪,这是9月27日那曲的天气。中秋的满月将与雪域高原失约,但姜方正的一身白衣却是漫天阴雨都挡不住的皎洁月光,为藏民带去重见光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