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磅薄
墨色淋漓
40年前的1975年,何水法30岁,刘海粟先生有言:“何水法这个小青年将来有两个可能:一是昙花一现,二是大器晚成。”
40年后,70岁何水法的第三次进京个人大展,其作品依旧以其独特的“何氏”风格,磅礴的气势,盎然的生机,展现在世人面前。
何水法,祖籍绍兴,1946年生于杭州,现为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导、浙江省特级专家。本次《抱华追梦》展览酝酿了近三年的时间,展示了众多第一次面世的大写意新作。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说,何水法画花卉,全面突破,选材与人家就不同。他会选一些小叶子小花的花卉或花树画,这些小花草树很难画,因花朵本身太小,要在画面上处理这些有具体形态而且数量又极大的花卉十分困难,笔墨也不好处理,故传统花鸟画家们基本上不画这类题材。但何水法却偏捡着这类花草花树画。何水法知难而进的原因,是他要走一条独特的笔墨色水之路。
何水法笔墨的重要特点就是大规模地引入色彩。他的画不畏艳色,如红色的牡丹、海棠、柿子、桃花,黄色的迎春,紫色的辛夷,他画这些艳丽色彩的花卉,大多时候还强化这些花卉的数量,让这些艳色花卉以成片成丛密集成团的方式出现于画面,以强化画面色彩。在色彩表现上,他除了敢于运用明艳的色彩外,还运用色彩原理,使用补色对比关系,如红色对绿色,或紫色对偏黄的嫩绿,以强化色彩的力量。他更运用西画之复合色,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
何水法艺术的另一突出特征是他的结构。他的结构方式几乎不同于古今任何一位中国花鸟画家。他的花卉结构方式其实是一种朴实平淡的结构:即一丛一丛一树一树整丛整团的画,这种称之为“丛生式团块结构”结构方式并非古典式简洁的折枝,往往以密集丛生的树干、花枝密密丛丛地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直楞楞地扑向画面,然后又舒枝展叶着花,朝四面延展铺开,构成占据绝大部分画面的一大团团块结构的花丛或树丛,但其团块之中的内部留白却极为讲究,以与画面周边之留白相呼应,构成团块与画面的疏密透气关系。
何水法从花鸟画入手的水墨大写意绘画突破传统笔墨的套路,在色彩对笔墨的融入、补充和丰富之中,在笔墨色水的交相辉映中,形成了自成一格的笔墨语言系统。他的同样独特而气势逼人的“丛生式团块结构”,呼应着何水法奔腾跌宕自由淋漓的笔墨,给本当秀美的花鸟画造成雄秀奇肆的罕见气势与力量。
(本报记者 刘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