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洲:
让杭州成为诗城
见习记者 董小易
最强学习大脑:黄亚洲。杭州诗人、作家、编剧,1949年出生。已出版诗集二十余部,诗作获鲁迅奖、屈原诗歌奖、李白诗歌奖等。长篇小说著有《雷锋》《建党伟业》,近年参与创作著名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
对话精粹:愿西湖、西溪、运河、钱塘的波浪,都能持续发出朗诵的声响!
打开黄亚洲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就可以看到一首很有意思的诗歌,题名叫《为什么我总爱这样询问杭州》。在诗歌里,黄亚洲提问了一连串“为什么”,最终这样写道:“白居易市长、苏东坡市长,早就把杭州,定位于诗歌。”
诗歌之城,是这位年已66岁的杭产诗人给杭州下的一条重要的注脚。
白居易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不少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都和杭州有关。而在中国新诗史上,中国第一个新诗团体湖畔诗社,就是在杭州成立的。而杭州诗人戴望舒的经典名诗《雨巷》也从杭州风靡天下。
很少有城市能够像杭州一样,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包容并蓄。“杭州这么美,它本身就是一首诗歌”,黄亚洲说这话的时候斩钉截铁。除了文化积淀最深厚的西湖,杭州还有流淌了千年的大运河、奔腾不息的钱塘江、全国最大的湿地公园,这些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都成了培育优秀文化的肥沃土壤。
随着第五届杭州学习节的蓬勃开展,杭州这座诗意之城,又将涌动更为浓厚的文化氛围。黄亚洲希望,借着学习节之际,有更多市民可以参与到阅读诗歌、朗诵诗歌、写作诗歌的队伍当中来:“阅读和朗诵诗歌,虽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性情。诗不仅可言志,还可缘情,这种文学样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杭州这些年一直在打造生活品质之城,一座生活品质之城必然是一座诗意盎然的城市。”
这些年,杭州市民对于诗歌确实展现了愈发高涨的热情。形式不一的各类诗会、诗歌朗诵会经常举办。今年7月初,华语之声传媒举办的“黄亚洲诗歌作品朗诵会”也在红星大剧院登场,1000个座位爆满,两个小时的朗诵使杭州市民听得津津有味,有的报纸在报道中用“嗨翻全场”来形容盛况,这一效果也让黄亚洲事后有些惊讶。
“诗歌已经开始在我们这个时代大行其道。这是事实: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强调即时化。而诗歌作为语言特别凝练的文学样式,客观上成为人们迅速交换思想与情绪的载体,将人们需要互相沟通的信息进行即时传播。”
作为一个诗人、作家、编剧,黄亚洲助力杭州的当代文化建设功不可没。四年前他在西湖区图书馆创立了“土默热红学研究中心”,努力将著名学者土默热关于《红楼梦》的原型地是杭州的系列论证接续“杭州地气”;也在拱墅区设立了“大运河文化论坛”与“黄亚洲书院”,开展了一系列与运河文化相关的采风、创作、编写出版、文学研讨、诗歌朗诵等文化活动,为弘扬运河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说:“作为杭州的一名文化顾问,为杭州的当代文化发展摇摇旗,呐喊几声,尽绵薄之力,自是应有之义。”
黄亚洲还表达了一个强烈的希望,希望杭州可以创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际诗歌节,“在一个有白居易、苏东坡当过市长的诗一样美丽的城市,应该可以把诗歌的旗帜更高地举起来,打造一个闻名世界的城市诗歌节”。
他还具体建议说:“我们可以在每年或者每两年,找一个桂花季节,集中至少100位中外诗人在杭州以诗会友,举办诗歌节,创设诗歌奖,以诗歌的高峰论坛来论剑西湖,甚至还可以设想,抽出半天时间,让一百名诗人去一百个社区或者中小学校,为市民与学子朗诵诗歌、交流感情,这样就可以更自然地让诗歌走进千家万户,那么我们杭州就是一个声名大振的国际诗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