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创建全球一流强港
秦诗立
在浙江海洋港口发展中,中心任务是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联动嘉兴港、台州港、温州港、义乌陆港等,加快创建全球一流强港。
应该说,浙江建设全球一流强港已有一定基础。例如,宁波-舟山港已连续6年为全球最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相继超过釜山港、香港港,跃居全球第四。宁波-舟山港之所以能保持较强发展活力,既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浙江海洋“两区”战略实施相关,也与宁波港集团等力促港口与港航联盟、健全港航生态相关,与宁波航运交易所等加强业务与业态创新、完善配套体系相关。
也应看到,宁波-舟山港虽已确立全球大港地位,但强港地位尚不突出。
航运视角上,强港评价应主要看集装箱吞吐量。因相对集装箱,大宗货物运输的增值服务能力通常较低;即便是集装箱吞吐量,也应主要看重箱量,空箱量可能掩盖了港口实际吞吐情况;应主要看国际航运巨头集团或区域性总部入驻情况,腹地型货源比重偏高意味港口枢纽性不强。为此,宁波-舟山港在集装箱国际中转枢纽功能建设与地位提升上,还有待加大力度。
航运服务视角上,强港评价应主要看港口的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特别是随着港口不再主要为货物集散或综合物流中心,港口与城市融合发展所带来的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交易、综合补给,以及大宗商品交易、国际采购、转口贸易、离岸金融、保税加工、期货交割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及其影响力大小,才是港口做强关键。在这种意义上,强港与航运中心评价本质是一致的。近年来,宁波-舟山港航运服务发展成效显著,但与上海港等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区域发展视角上,强港评价需关注港口建设带来的临港石化、钢铁、船舶、海工等重化工业发展。新加坡、汉堡、鹿特丹、釜山、上海、天津等港口经济圈的形成,已成为先进榜样。实际上,依托港口发展临港重化,不仅可满足其“大进大出”需要,也是港口货物生成重要来源,是港口城市综合实力增强重要途径。目前,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相对领先,舟山、嘉兴正培育中,但因在石化、钢铁、船舶等领域的总部经济培育、先进技术储备、产业链健全等方面存在不足,港口经济圈的成熟度亟待增强。
战略定位视角上,强港评价需关注港口所承担的国家战略使命情况。例如,上海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主体,也是上海自贸试验区重要平台,承担了启运港、国际集拼等创新试点,而在强港评价与建设扶持中占有较大优势。相类似,天津港、深圳港等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赋予了新定位。浙江虽承担了海洋“两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重任,但在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海铁联运试验区、港口经济圈等争创试点上,还待加大力度。
从而,笔者认为,浙江全球一流强港建设,核心是加强新一代集装箱与大宗商品深水泊位及其区域性中转枢纽建设,前者是基础,后者需进一步加大国际航运巨头、港口运营巨头及其区域性总部引进,结合宁波-舟山港集团等的高效运营与国际化合作。支撑是加强现代航运服务业大培育、大发展,特别要做强航运电商及其指数交易,带动航运交易、航运金融等创新发展,积极增强国内国际航运资源配置优化能力;做实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在大宗商品储备、分销、贸易,以及海事服务、综合补给上,形成强大竞争力。保障是加强港产城融合发展,特别要加快现代港口经济圈规划建设,促进港口与经济圈间良性互促、协同做强。
同时,浙江需积极、主动纳入国家“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等战略中来,成为重要的战略组成部分,来营造全球一流强港良好发展生态与支持条件,保障创建的切实可行、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省发展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