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为你点亮一盏心灯

  这些天,本报记者办公桌上的电话格外忙碌。每每落座,总能翻看到数个未接来电,一长串的号码前,加着不曾相识的外省区号。

  “我看到了6岁王剑宇的故事,想捐钱给他,该怎么操作?”“我想收养那个小男孩,麻烦给我个联系方式吧。”“他们的家庭住址在哪儿?我想寄些东西过去。”

  回拨后的每次对话,解答相同的疑问。面对来自天南海北的善意问询,记者也被深深打动。

  9月16日,本报15版刊登报道《病床前的6岁“陪护”》,讲述绍兴上虞区沥海镇民生村6岁小男孩王剑宇照顾患病父亲的故事,经浙江新闻APP、光明网、腾讯网等网站(客户端)转载后,引来全国各地读者的关注,掀起一波波献爱心的热潮。

  爱心是一张开往绍兴北站的火车票,山东的李先生在来杭出差的飞机上看到了报道,公事结束后,便直奔火车站赶赴上虞;爱心是一个寄送到民生村的包裹,广东的王先生在杭州转机时,将原为家人准备的藏产西红花,赠给王剑宇的父亲王小土补身;爱心是一个问诊号码,河南开封的张先生向报社询问王小土的联系方式,想将当地治愈了数位肺癌病人的老中医介绍给他……

  那一盏盏用善意点亮的灯火,照亮黑夜笼罩的田埂,为孤独无助的父子俩带去希望。9月17日,共筹集善款7万元,次日,这一数字已近20万元;网络空间里,爱心人士建起了“王剑宇小朋友关爱群”;绍兴市慈善总会联合滨海新城管委会,发起成立王剑宇的专项“成长基金”,用于保障小剑宇今后的生活。

  记者没想到,整个社会能给予这般积极的反响。犹记得上周二晚电话采访时,王小土忧愁而无奈的口吻,提起儿子时频频加急的喘气声。是的,如今城市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生活节奏加快,信息趋向多元。人们是否还拥有一颗柔软的内心?是否愿意驻足停留?

  幸而,钢筋水泥浇筑的摩天大楼间,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陌生人之间萌发的暖意,同舟共济的无私帮扶。

  这个周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脏外科的医生石卓,上了不少媒体的头条。新闻图片中,他身着手术衣,怀抱着一个穿着病号服、即将做手术的两岁女孩。女孩因害怕而嚎啕大哭,石卓像哄着自己女儿般,陪她一起看手机里的动画。7张照片,记录了小女孩从哭泣到微笑的全过程。

  一天不到,照片已被点击10余万次。“犹慈父抱爱女,视患儿如己出”“虽然整个画面是冷色调,可是看得心里暖暖的”“医者父母心,这是最真实的写照,赞一个”……网友纷纷留言点赞。

  路遇摔倒的老人,是否出手相救?这一争论不休的难题,却没有问住宁波市民。9月14日下午,宁波市公交总公司512路公交车司机童春雷,在途经中山西路公铁立交桥时,发现一名倒地不起的老人。他与经过的301路公交车司机仇林杰,一起下车救人。在数名乘客、过路行人的帮助下,老人被抬上512路公交车,及时送抵医院救治,最终脱险。

  9月17日,绍兴袍江,一位过路小伙的坚实肩膀,扛住了坠楼老人的生命。下午,一位家住4楼的老太太,不慎跌落在摇摇欲坠的3楼雨棚上。此时,一位小伙爬上3楼外墙,脚踩狭窄的空调外机和阳台边沿,用肩膀顶住雨棚,直到消防队员到场救援,离开时也不曾留下姓名。

  一桩桩义举,在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中萌生。省内首家由民间发起的公募基金会——宁波市善园公益基金会上周正式成立,目前,该基金由数十家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众筹组成,初始登记资金总额达到2000万元;为营造“好人有好报”的舆论氛围,磐安县发布《磐安县褒奖“好人”实施办法》,通过精神鼓励、经济激励、政策扶持、帮困济贫等28条举措,每年支出近30万元,对“磐安好人”进行褒奖。

  江南秋近。人生中的挫折与磨砺,如同芳草岁月枯荣的规律,无法左右。而那些陌生人给予的温情,正是生生不灭的种子,在肃杀的寒冬后,重新点亮蓬勃生机。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为你点亮一盏心灯 2015-09-21 4017749 2 2015年09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