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美食”,危机四伏
陆遥
临近佳节,本着天冷贴秋膘的自然规律,各类订制蛋糕、自制月饼、手工零食又在微信朋友圈大放异彩。随意翻翻朋友圈,各类“微信美食”订制的内容层出不穷。一组组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图片,便捷无比的送货上门服务,声势颇大的真人营销和售后反馈,让此类美食在朋友圈中备受欢迎。
事实上,即便商家避重就轻,只谈优势,也难以掩盖“微信美食”存在的种种弊端。首先,“微信美食”多为家庭作坊制作,完全依赖于从业者的自觉意识,很难确保美食的卫生质量能够达到相关合格标准。9月初,浙江省消保委、温州市市场监管局等对朋友圈美食进行专项检查,不合格率达56.8%。问题主要出在制作、仓储、配送环节上。在“微信美食”迅速传播的同时,没有营业执照、无人监管等风险也令人担忧。如消费者购买的美食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原材料进货渠道是否正规、从业人员有没有健康证、食品保鲜是否完善等等都无从得知。
笔者曾经购买过杭城一家颇有人气的订制蛋糕,号称使用最顶级的原料,甜点师更是经过国外顶级院校的专业培训。然而在购物过程中,笔者却发现,这类微信店铺只能通过几个网络支付平台进行支付,完全依靠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没有实质的凭证和单据,容易造成订单管理混乱,沟通效率低下种种隐患。没有保障的购物环境,也让笔者接连遭遇了订单遗漏、实际产品与图片严重不符等问题,让人大呼“上当”,却难以维权。
欣慰的是,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在《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对包括微信朋友圈、“饿了么”、淘宝网在内的网售食品作出规定,经营者须具备餐饮资质,平台方需严格审核真实信息,违者将处以罚款并负有连带责任。细化规定,将倒逼网络平台对食品出售进行审核监管,淘汰大部分“无证经营”作坊。如此,“微信美食”才能确保卫生质量,消费者才能放心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