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制造”弄潮“互联网+”新蓝海
据新华社南京9月8日电
新华社记者 冯诚 王骏勇 刘巍巍
今年以来,中国制造在经济增速下行中顽强前行。推动全产业链深度重构,是一场举世无双且刻不容缓的全球性经济事件。变革当前,坐以待毙还是负重谋贤?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深入知名制造业大市苏州,采访多家一线企业和众多业内人士发现,“制造业+互联网”正在成为这个市经济转型的新出路。
知难而进:
“互联网+”重塑制造业
“螺蛳壳里也能做出大道场。”陈华根原是苏州一家传统不锈钢螺钉厂老板,抢抓“互联网+”的先机,2014年底开始筹划建立行业B2B平台“工品一号”。如今,不仅本厂产品通过网络销路大开,月销售额已突破千万元,还为越来越多供采双方搭建起桥梁。
小小螺钉厂之变是苏州制造业负重转型的生动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工业先后经历了“农转工”“内转外”“量转质”三大阶段,逐步成长为蜚声海内外的制造业大市。
然而,与大多城市面临的困境一样,过去制造业依赖的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等优势渐行渐远。尤其是在实体经济困难加重等阶段性特征显现的当下,苏州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紧迫感,超越以往任何时候。
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新型生产线近期投运,意味着这家扎根苏州20多年的制造业元老开启智能之路;生产各类微电脑控制器、精密连接器产品的苏州路之遥科技有限公司近年登陆电商市场,搭建全球唯一的电子领域呆滞品流通综合交易平台……“制造业+互联网”新经济业态正在成为牵引苏州产业转型的新动力。
砥砺而行:
“众创+”擘画“智造”版图
采访中,无论企业人员还是基层干部都强调,面对当前主动与倒逼并存、挫折与机遇交织的复杂局面,苏州制造业加快“互联网+”转型步伐势在必行。
“技术是最好的效益。”在一场中小企业融资路演上,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圣做了这样的开场白。这家落户苏州工业园区的高科技公司专注高速光模块研发生产,是迄今我国首家实现大批量交付40G光模块的企业。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翔介绍,园区专利年申请量突破1.3万件,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功不可没。
企业如此,产业亦然。为引科技“活泉”激活制造业“活水”,苏州出台了《实施创客天堂行动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意见》,营造优越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制订《苏州市创新驱动发展考核评价办法》,全市纳入国家级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的新型孵化机构分别达到8家和14家,居全省之首。此外,该市还累计推出1亿元额度科技创新券,实现了科技信贷风险池全覆盖,资金规模超7亿元。
乘势而上:
“改革+”再造工业升级版
8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一行到访苏州,与当地主要领导商讨战略合作。此前一个多月,苏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促“互联网+”战略苏州落地,并在发展云计算及大数据产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等领域广泛合作。
苏州市委常委、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浦荣皋认为,阿里巴巴集团作为国际互联网龙头企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当前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双方合作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更大力度深化科技金融结合,为制造业转型保驾护航。”苏州市副市长徐美健说,苏州未来还要创新科技投入机制,有效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全面撬动银行、保险、创投等资本要素投向科技创新,形成“七合一”苏州科技金融新模式,力争年内创投资金超过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