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联合七所高校发起“守望家园·传承文化”探访活动
莘莘学子 悠悠文脉
记者 马悦
“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都在怀念乡村,做着还乡的梦。”每个人对家园都有一份美好回忆。即便人在都市,远在他乡,心中也少不了那一缕淡淡的乡愁。
乡愁是什么?
有人说,乡愁是孩童时牵牛吃草的一脉青山,是夏日供我们嬉闹的一方绿水,是夕阳里炊烟袅袅的一片屋瓦,是灶头上飘来的阵阵菜香,亦或是萦绕在心头关于故乡那些说不出的愁思。
然而,曾几何时,我们谈及乡愁会不由地叹息:时代进步,科技发展,故乡面貌日新月异,但我们似乎正在失去儿时古朴沉淀的故乡。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出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话,让心系家园的人们为之惊喜,更为之兴奋。这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既要留住乡愁的“形”,更要守住乡愁的“魂”。因为家园的乡土文化里饱含着诚实、友善、美德,是维系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灵魂。
面对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我们试着唤起记忆、守望乡愁——
暑假里,本报联合我省高校学子发起“守望家园·传承文化”系列探访活动,我们兵分多路,走进山山水水、角角落落,跟随年轻学子的步伐,顺着他们的目光,寻找年轻心灵和古老文化的碰撞,记录他们的找寻过程、体验感悟和心灵触动。
我们的足迹遍布杭州、永康、龙游、衢州、温州等地。触摸杭州古城门、寻踪宁波古堰文化,倡议全民保护古建筑、与学者共同探讨“活化”古建筑……我们把捕捉到的古老印记,串联起点滴乡愁思绪,绘制出一幅乡愁地图,寻找心灵归宿。
社会变革的进程中,当代大学生坚定地把目光锁定传统、历史文化,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意义深远。他们通过年轻一代特有的记录方式,留住这份过往的美,留住传统习俗和文化因子,只愿每一份古老的印记都能蓬勃延续。
大学生为古老的文明植入“以旧融新”的奇思妙想,在赏析建筑风格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同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城市、古村的发展添砖加瓦。
走村串户间,我们和大学生一起搜集多彩文化。走进荻港古村收集历史故事、聆听传统道德诫勉;来到龙游石佛乡挖掘乡俗民约、耕读文化和家风族规的文化基因……
寻根文脉、故土情深,我们寻觅着一代代农村人的精神依托和文化记忆,试着了解他们生存的根和精神归属,共同绘制乡村文化蓝图。
念乡愁,且行且回头。我们希望年轻人脚踏实地的社会实践调研,真实了解古建筑、古文化的发展现状,探究保护与弘扬的方法,为“美丽浙江,悠悠乡愁”鼓与呼。同时,也认真思考城镇化过程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当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建言献策,使之成为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