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鸦鹊村有个“吾巧”编织社——
手工盘扣,美到细微处
记者 李茸
县委报道组 刘文书 许琴
鸦鹊村,用嘉善方言讲,就是“吾巧”。
在那里,有这么一群女性,有着一双双巧手,能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盘扣。这些盘扣,为各式各样的服装增色,于细微处将美营造到极致。由她们组成的“吾巧”手工编织社,目前有成员200多人。
她们的日常生活,囿于厨房、客厅、卧房,她们的手中,不是厨具,就是针线。这样的她们,却通过手中的盘扣,与世界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她们的生活,也在日复一日的枯燥中,色彩斑斓。
巧:方寸之间
在村里一间普普通通的房子里,记者找到了53岁的黄玲华,村里人介绍她是“手艺最好的盘扣阿姨”。
这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里,一年365天,她在这儿从大年初八工作到年三十,一年只休息7天。最忙的时候,常常从早上6点一直坚持到晚上11点。
在这辈子最好的时光里,黄玲华一直守着这间小屋,在工作台——一张铺了块布的桌子上,一双略显粗糙的手不停地穿梭在针线间,将一根根线、丝带,变成一颗颗造型别致、做工精巧的盘扣。
这间房子,第一眼看上去就像个家庭小作坊,各种颜色、材质的绳子、丝线和从地上堆到桌面,且占据了一堵墙面的整个储物架。
“流苏5万多个,一字扣1000多个,牛角扣7万多个、金属扣绕线1万多个……”这些看得到的成品,都是黄玲华的劳动成果。
据悉,清朝以前的衣服大部分是用带子固定的。清朝以后,钮扣才开始广泛用在服饰上,由此盘扣开始大放异彩。
这儿最吸引人的,还是琳琅满目的盘扣。只见这里的盘扣,大的有成年人手掌那么大,小的只有一颗花生米大,材质分为纱、丝、棉、麻、塑料、树脂,还有一些记者不认识的。
最简单的盘扣,是用于贴身衣物上的蝴蝶结。一根丝带简单交叉、固定一下。这种最简单的蝴蝶结,价格只有几分钱,黄玲华一个人一天可以打1000多个。
精:毫厘之差
纯手工制成的盘扣,要做得好,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同款的每一对,线头长短、大小,各个细微处,都要一模一样。
“这是三股牛筋葡萄结,已经没几个人会做这样的盘扣了。”黄玲华拿出一对球形的盘扣展示起来。
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黄玲华介绍说,这其实是由三股1米长的牛筋线一起打出来的一个中国结,其中穿插、翻转,不用任何工具,仅靠一双手和镊子帮忙拉扯一下线头,一个小时只能打12个左右,收购价是6角多一对。这种盘扣,多用于高档唐装、旗袍。
而要做出这样的葡萄扣,在穿插、拉扯的过程中,用力稍微有偏差,或者拉扯松紧稍许不一样点,最终成品大小、形状就会有差异。
大舜的钮扣很有名,跑钮扣生意的人从全国各地接来了各式钮扣订单,其中盘扣是机器没法做的,便找到了黄玲华帮忙。
黄玲华接单生产的钮扣,少则几百个,大的有20万个。要做到每一对都差不多,除了技术精湛外,还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
“叮”,黄玲华的手机响了,原来,有人给她发了几张盘扣成品图,问她能不能接单。
黄玲华瞟了一眼图片,立即就判断能不能做出来,然后再自己做一遍,估计出花费的时间,摸索出最快捷、节省材料的制作方法,然后再和人“谈生意”。
过多的订单,黄玲华一个人接不下来。于是,她接单后,自己先设计好图稿,制定工艺标准,让村里其他姐妹制作。去年有不少人从她手上领了5000元到2万元不等的工资。
广:世界无限
在西塘,钮扣行业年产值65亿元左右,税收贡献约占全镇财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生产的纽扣产量占据全国需求量的50%左右,全世界每个人身上平均有7至8颗纽扣产自西塘。黄玲华的双手制作的盘扣,也是这千亿颗钮扣中的一份子。
和一般的乡村女性一样,黄玲华初中毕业就工作了。她特别喜欢做手工,她的第一份工作是裁缝。
而钮扣产业是西塘最具特色和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之一,源自上世纪40年代。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西塘镇大舜村被国家部委正式命名为“中国钮扣之乡”,这儿的钮扣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手工盘扣制作复杂、生产时间长,难以大批量生产,因此,对生产者的技术要求非常高。这也让黄玲华和小姐妹们,开始接触手工盘扣。
而对于黄玲华来说,中国传统服饰的精髓之一的盘扣,是日常生活中妈妈、奶奶手里的小玩意。
一开始,只是因为来料加工制作盘扣可以独立在家里完成,既能赚点养家糊口的钱,又有时间顾得上家里的事情。但重拾盘扣技艺后,黄玲华一发不可收拾。个人的喜爱与坚持,加上精湛的手艺,让黄玲华在整个钮扣行业闯出了自己的名头。
随着钮扣产业的发展,黄玲华的小姐妹也越来越多。由于鸦鹊村村名的嘉善方言与“吾巧”音近,村里的妇女心灵手巧,便成立了“吾巧”手工编织社,目前有成员200多人,黄玲华是领头人之一。
有了组织,力量强大起来。本地赫赫有名的女装品牌“花制作”和“雅莹”等企业目前都与编织社达成了合作意向。而黄玲华也带着自己的小姐妹,参加了各种手工比赛,斩获一堆奖项。
这些年,传统衣饰的再次风靡,让盘扣又焕发出新的活力。盘扣工艺已逐步拓展到布艺花、流苏、腰带编制、串珠工艺品、布包扣等,品种达到100多个,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手工盘扣,对于编织社的成员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来料加工的生意,更成了一门手艺、一种文化。黄玲华希望,这门手艺能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