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富阳纪念郁达夫烈士殉难70周年

郁达夫,文艺骑兵的丰碑

  本报讯 (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徐磊 张杭琪) 秋风初起,桂花香气吐露。29日,富春江畔的郁达夫故居迎来一群远道而来的访客。当天,郁达夫烈士殉难7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富阳举行。居住在祖国各地的郁达夫后人、南行文化人后裔代表以及来自新加坡、日本和中国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追思先烈,缅怀历史。

  郁达夫长孙郁峻峰在座谈会上沉痛地回忆:“就在70年前的今天,郁达夫在苏门答腊的家中被人叫走,再也没能返回。郁达夫走后几个小时,他的女儿呱呱坠地,却永远无法见到父亲。”

  这个遗腹子就是郁美兰,她因受邀赴北京参加9月3日胜利日阅兵等纪念活动未能到会,发来书面发言,诉说血泪家史:家乡被日军侵占后,郁达夫70多岁的母亲不甘做亡国奴,绝食而死;郁达夫的大哥郁曼陀在1939年被汪伪特务暗杀于上海;郁达夫在日本政府已经宣布投降后被杀害于印尼。抗战中,郁氏家族堪称一门英烈。

  郁达夫的儿子郁荀年近八旬,携夫人从昆明赶来。在抗战期间生于印尼的小儿子郁大亚携夫人从香港赶来。多位孙辈也纷纷发言,表达对爷爷或外公的崇敬之情。

  抗战时期和郁达夫在南洋并肩作战的文化人汪金丁、杨骚等人的后裔也来到座谈会上。1942年,日军攻陷新加坡,郁达夫等28人乘一条小舢板逃往印尼,未满周岁的汪金丁之女汪雅梅是船上最小的乘客。回忆起“郁伯伯”,汪雅梅几度哽咽。在巴爷公务的酒场里,日本宪兵不时前来寻衅,拿皮带肆意抽打华侨,给幼年的汪雅梅心里投下极度恐惧的阴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郁达夫保护了包括我父亲在内的数以百计的华侨和进步文化人。他掩护我们,确保了我们一家人的安全,自己却牺牲了。”汪雅梅说,“作为烽火同舟的晚辈,我深切地怀念郁达夫烈士。”

  座谈会场的大屏幕上显示着郁达夫的手迹:“我们这一代,应该为抗战而牺牲。”这是1937年,诗人在一位文学青年的本子上写下的,既是勉励青年学子举身赴国难的赠言,也是郁达夫自己的座右铭。他最终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这句话让专程赶来参加座谈会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十分感佩。他说:“我们这一代文学青年,在青少年时期,郁达夫的作品是必读书目。郁达夫以丰厚的创作实践、杰出的文学活动和壮烈的牺牲,成为中国作家的骄傲。”

  现在,富阳每两年都举办一次以郁达夫名字命名的文学奖评选。“郁达夫小说奖”由省作协主办,以富阳为永久颁奖地,获奖作品追寻郁达夫的创作追求和审美风格,灵动飞扬、感时忧国。

  座谈会后,人们来到富阳郁达夫中学。初秋蓝天下,郁达夫身着长衫、手持书本的铜像矗立在翠柏丛中。郁荀和郁大亚两人共持一座花篮,敬献于父亲的像前,并三鞠躬。在富阳,郁达夫已经成为最著名的文化符号之一,家乡人民还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公园、码头等。

  经郁达夫后人和新加坡、印尼华侨的努力,9月,在雅加达将建成一座郁达夫史料陈列馆。专家认为,这再度印证了郁达夫作为一种崇高的象征,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厚的影响力。正如著名文化人胡愈之所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郁达夫,文艺骑兵的丰碑 2015-08-31 3996666 2 2015年08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