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6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刊东方史诗

抗战涌现
国际战士

  白求恩

  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1939年),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战争,1939年10月下旬,他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11月12日凌晨因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称其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柯棣华

  柯棣华(1910年-1942年),生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绍拉普尔的一个低层中产阶级家庭,他后来从医并进入孟买G.S.医学院学习。1936年,他在著名的格兰特医学院毕业,获得内外全科医学学士学位。

  1937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总指挥朱德请求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提供紧急医疗援助。1938年尼赫鲁决定派一支小型医疗队到中国,柯棣华主动要求参加。

  1939年2月,柯棣华等5人组成的援华医疗队抵达延安,随后到八路军总院工作。当年秋天,医疗队提出追随白求恩的足迹去前线,柯棣华此后一直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工作。后来,柯棣华与卫生学校教员郭庆兰结婚,并在1942年7月与妻子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积劳成疾,柯棣华在1942年12月9日因癫痫病发作而去世。

  “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这是1942年底毛泽东为柯棣华大夫不幸早逝亲笔书写的一帧条幅。

  马尔琴科夫

  马尔克·尼古拉耶维奇·马尔琴科夫(1914年-1938年),苏联人。1936年入伍,曾担任歼击机射击手、无线电报务员、大队初级指挥官。1938年1月,苏联派遣空军志愿队驱逐、轰炸等4个大队支援中国抗战。马尔琴科夫随志愿队来华。1938年7月9日,在武汉空战中,他身负两处重伤,仍顽强坚持驾机作战,并击落日机。因伤势过重于7天后牺牲,牺牲后获“苏联英雄”称号,并获列宁勋章。

  汉斯·希伯

  汉斯·希伯(1897年-1941年),他是德国共产党中央委员、著名作家兼记者。1925年,他从欧洲来到上海,参加中国的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北伐战争,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和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译处工作。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他返回欧洲。“九·一八”事变后,他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第二次来中国。“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希伯以德国新闻记者的身份访问了延安,会见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后来,他又到了安徽云岭,会见了新四军领导人叶挺、项英。1941年9月,希伯前往山东八路军第115师采访。同年11月,日军在山东沂南发动“大扫荡”,希伯随第115师的一个梯队活动,部队在大青山和日军遭遇,希伯不肯先行撤退,坚持与八路军战士一起投入战斗,后不幸中弹牺牲。

  (据新华社、央视)


浙江日报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刊东方史诗 00026 抗战涌现
国际战士
2015-08-31 3966057 2 2015年08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