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5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刊东方史诗

百团大战:竟扶危局定神州

  1940年夏,为粉碎日军“囚笼政策”,敌后抗日军民乘青纱帐和雨季,对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八路军参战部队达105个团约20余万人,故称“百团大战”。

  仅战役发起的前3个半月,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缴获各种枪5900余支(挺)、炮53门及一批军用物资。全战役,八路军至少作战2170余次,歼灭日伪军50000余人。

  百团大战打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牵制了日军的兵力,推迟了日军“南进”的时间,并对支持正面战场作战,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的作用。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是抵抗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

  1940年是国际法西斯势力最猖獗的一年,欧洲大半沦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陷入低潮。在历史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以高瞻远瞩的持久战思想,将国共两党思想统一起来。八路军实施战略机动,挺进冀中南和山东等地,牵制大量日军,粉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使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发于艰难之时

  1940年,日本以主要兵力打击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尤其是在华北,加紧推行“肃正建设计划”和以“铁路作柱、公路作链、碉堡作锁”的“囚笼政策”,使八路军控制的县城由1939年春的103个,到1940年夏时,锐减至几个山区小县城。

  中国战局的发展和华北敌后战场的严重敌情,引起了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和副参谋长兼前方总部参谋长左权的极大焦虑。为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克服国民政府的投降危险,争取华北时局的好转,经过几个月的洞察敌情和深思熟虑,大规模破袭正太铁路的决心日渐形成。7月中旬,八路军总部召开军事会议,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杨尚昆出席,正式决策:发起破袭正太铁路战役,切断日军由平汉铁路通往山西的运输补给,并有利于太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8月20日22时,“一颗颗攻击的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了夜空,各路突击部队简直像猛虎下山,扑向敌人的车站和据点,雷鸣般的爆炸声,一处接着一处,响彻正太路全线。”同一时刻,平汉、同蒲、德石、沧石等铁路和公路干线上,枪炮声、炸药的爆破声震撼着华北大地。在八路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下,晋察冀军区、第120、第129师等,向日军侵占的华北主要交通干线,展开了全面攻击,一场以正太铁路为重点的、声势浩大的交通总破袭战打响了。

  百团大战的胜利,是在中国抗战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妥协投降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下取得的。这次战役,具有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

  反偷袭白刃大战

  “我们的旗帜在前面,白刃格斗英雄连,在抗日战争烽火中成长壮大,忠于人民忠于党……”

  在铿锵有力的连歌声中,成都军区第14集团军某旅3营8连连长罗希向记者讲述了“逢敌亮剑、有我无敌、刺刀见红”的连魂形成经过。

  英雄连诞生于抗日烽火中,前身是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25团8连,组建于1938年1月。

  在抗日战场上,8连参加大小战斗近百次,其中打得最惊心动魄的,是发生在75年前的百团大战大洛坡反偷袭白刃大战!

  1940年8月,8连所在的1纵队25团担负破袭正太路,断敌交通命脉的任务。

  8月20日20时,25团发起全线攻击,猛攻马首车站。8连被安排到团指挥所驻地大洛坡村,负责保卫团指挥所和地方群众安全,并担任总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为解马首之危,8月21日夜,盘踞在戴家垴的日寇由小队长登木率50余人,趁着风雨夜,绕过龙化山,意图偷袭25团指挥部。

  拂晓,日军偷偷摸到大洛坡东南侧,8连炊事员张生旺从沟底挑水刚到村口就发现了敌人,便飞快向连队报告。团参谋长李懋之立即指挥8连组织反击。

  8连连长任尚琮率1排、3排迅速抢占村东北高地,进行阻击。指导员张万清率2排赶往村东南抗击敌人。战士们边跑边上刺刀,刚出村口,一群鬼子端着刺刀迎面扑来,相距只有10米远。

  一时间,冲杀声和刺刀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战士们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小锹砍……鬼子被8连无所畏惧的气势吓倒,狼狈逃窜。小队长登木被8连战士击伤,逃跑时慌不择路,陷入泥坑。

  打扫战场时,团部炊事员张喜碰到装死的登木,上去缴枪时,登木突然向张喜开枪。腿部受伤的张喜忍痛猛扑过去,一手抓住登木的手枪,一手用手榴弹朝登木头上猛砸,结束了他的性命。

  这场反偷袭作战,先后持续1个多小时,官兵们大半时间都在与鬼子进行肉搏战。最终,8连以牺牲30多人的代价,取得最后胜利,共击毙日军小队长以下40多人,打破了八路军拼刺刀拼不赢日军的神话!

  捷报上传,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领导专门来到8连看望慰问官兵,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授予8连“英勇顽强”锦旗一面。1940年11月,八路军总部授予8连“白刃格斗英雄连”荣誉称号。

  东出太行走向全国

  山西武乡,隶属于长治市,东边就是巍峨陡峭的太行山脉。在现在看来,这不过是一座人口21万、交通不算便利的山间小城。但在70多年前,一支军队进驻这里,随后在这里的山脉沟壑中游走、坚持作战,最后东出太行,走向全国。

  这支军队,叫八路军。

  地图上,在北京和武乡之间画一条直线,距离并不算很长。但要到这里,先要乘高铁向南到石家庄,再向西穿越太行,经阳泉、至太原,再换汽车。一路上,要穿越无数的隧道,跨过山间的桥梁。

  1937年到1942年之间的5年时间里,八路军总部曾经多次在武乡山间辗转抗日,或正面交火,或敌后游击,大大小小有过数百次战斗。

  著名的“百团大战”,就是在离武乡45公里的砖壁村中指挥进行。1940年,今年87岁的肖江河老人只有12岁,是村里的儿童团团长。他依然记得那个夜晚,“就在我们村的麦场上,因为是保密的,我从会场的幕布底下钻过去,大叔拍着我说,‘小鬼,不要说话,别捣乱哦!’我一看,满满的全都是八路军。”一身布衣的肖老用浓重的山西方言说。

  肖江河回忆说,在砖壁发生的最后一战,离村子只有13华里。当时日军获知八路军总部在这里,包围了村庄。危急之时,彭德怀分出一支80多人的队伍作疑兵,拖住对手;又调来驰援队伍,在山沟里架起8口大锅,炒熟小麦,让战士吃饱后急行军,利用险要地形包围对手,4个多小时,便消灭了600多个日军。

  今天,走进这座崇山峻岭之间的小村,还能看见那座已经参天的“彭总榆”——它是当时彭德怀手植。70多年之后,当年的树苗已成参天大树。

  家家住过八路军

  1940年,曾做过日本首相的日本陆军将领阿部信行在日记中写道:“立足于四川盆地的重庆政府,对于日本来说已不足为虑,但是共产党的力量却延伸到中国四百余州,一举手一投足都极为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命运……是‘东亚新秩序’的头号敌人。”

  让阿部信行把共产党视为“心腹大患”的,是共产党的坚持抗战。日本的《华北治安书》,就将当时的中共游击战称为“不分昼夜、连续不断、永无休止的战争”,是使日军“深陷泥潭里的浴血战争”。而究竟是什么,支撑了当时不足5万人的八路军,让他们在山西的8年间坚持战斗?

  肖江河的答案:老百姓的支持。

  他回忆道,1942年5月,日军合击在辽县的八路军总部,左权牺牲后,彭德怀决定还是回到砖壁村。他的理由是,“百团大战困难的时候,砖壁的老百姓拿出两万斤粮食支持我们”。

  回到砖壁的八路军没有失望。突围出来的部队什么都没有带,村里捐出100条棉被;没有吃的,村长对彭德怀说,您放心,我已经给村民们“排饭”了,大户招待十个八个战士,小户三五个,都安排好了。给左权开追悼会的时候,村民全都自发到场,哀乐都由村里的吹鼓队演奏。

  为什么?因为村民认为,八路军是真正给百姓打仗的。砖壁缺水,刚到这里的时候,朱德就曾指挥战士给村里打井、修渠,无论将军还是士兵,全都下到山间给百姓干活儿。

  今天,走进砖壁,可以看见一条醒目而又自豪的标语:家家住过八路军,户户出过子弟兵。

  今天的砖壁村依然很难称得上“富饶”。险要的山峰间,能用来开垦耕种的土地不多。70年过去,硝烟早已散去,但砖壁人依旧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当年的抗战痕迹。村口的一面墙上,依然刷着过去的标语:抗战是我们中华民族争生存、争人格的唯一出路。

  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念,才在太行山间、在华北敌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全民抗战”的景象。抗日战争时,不能上战场的妇女儿童,组织成妇救会、儿童团,手拿红缨枪、大砍刀,守在进村的各个路口,盘查每一个想要进村的陌生人,以防敌人刺探。时至今日,肖江河依然记得当时八路军教他唱的歌,虽然他始终不知道歌名,但依然懂得里面的救亡图存;他也记得当时朱德总司令拍着他肩膀说的那句话:“这就是以后抗日战场上的小八路!”

  70年后,肖江河的孙子肖建廷,已经是砖壁村八路军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给世界各地的游客讲解着那段历史。偶尔,肖江河也会来到这里,坐在当时八路军打的水井旁,对人们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


浙江日报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刊东方史诗 00025 百团大战:竟扶危局定神州 2015-08-31 浙江日报2015-08-3100013;3968636 2 2015年08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