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衢州高中生寻访与“杜立特行动”有关的人和事

他们营救了美国飞行员

  本报讯 (记者 赵峥琳 通讯员 廖如舟 范少杰) 在参加“寻访杜立特”活动前,衢州二中的高二女生徐逸珊只在校陈列室内看过一段有关衢州和“杜立特行动”的视频,而其他的相关历史则知之甚少。

  1942年4月,在距离日本400至500海里水域的太平洋上,由美国著名飞行员詹姆斯·杜立特率领,一群勇士驾驶16架B-25轰炸机从航母上起飞,历经险阻,完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对日本本土东京等地的第一次轰炸任务,产生了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杜立特行动”。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影响深远的“杜立特行动”,曾与衢州这座城市发生关连。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8月22日,衢州二中派出由两名教师带队,徐逸珊等6名同学组成的寻访小组,利用暑期前往江山,寻访曾亲历营救跳伞美国飞行员的两位老人。寻访小组成员是精心挑选的:校报编辑、校广播站主播、学生会干部……他们在学生中有一定影响力,先作为参与者聆听历史,再作为传播者与同学交流,以达到更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那次轰炸结束后,杜立特航空队按计划飞往衢州机场,但飞机燃料耗尽,除一架迫降苏联外,其余15架飞机的机组人员都在浙赣上空弃机跳伞,降落在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机上的75名飞行员, 64人被中国百姓营救,整个机队有51人集中在位于衢州汪村的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后被送回美国,一人牺牲在坠毁的飞机内,后来运到衢州安葬。

  寻访第一站是江山市长台镇金檀村,80岁的老人廖明发家。73年前,在江郎山脚下的这个小村子,美军飞行员查尔斯·奥扎克被廖明发的父亲廖诗原等村民救下。“我爸爸把那个外国人带回家来,我妈妈还给他烧鸡蛋吃。”廖明发当年只有7岁,寻访小组沉浸在他的回忆中,故事与学校陈列室的视频、史料重合,有了更多栩栩如生的细节。

  查尔斯·奥扎克跳伞后落到金檀村附近的一个山头,被廖诗原等村民发现时,他又累又饿,还受了伤。在廖家养伤几天后,村民用轿子把他送到长台镇公所,最终,奥扎克顺利返回家乡。临行前,为了表示谢意,他从裤袋中拿出一枚硬币送给廖诗原。廖明发拿出父亲留下的这枚硬币时,同学们忍不住上前触摸,仿佛透过这枚小小的硬币,就能触碰到美军飞行员与中国普通村民那一段跨越时空的友谊。

  战争中,虽然有温馨一幕,但更多的还是残酷。廖明发回忆说,奥扎克离开后,日军进行过一次报复,“村里人都跑到山上躲起来了,旁边的清湖镇被烧掉70多幢房子。”

  “以前感觉抗战的历史离我们很远,但是和廖爷爷聊了以后,觉得太真实了,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徐逸珊说,对于“杜立特行动”在衢州的往事,她有了更多的了解。

  前往江山市区寻访另一位亲历者毛继达的路上,同学们陷入深深的思考。

  今年86岁的毛继达,说起“杜立特行动”,双手不停向上伸展,这是一种格外激动的身体语言。老人当年13岁,对战争的记忆更为深刻,受到的创伤也更大。毛继达与哥哥毛继富救下美军飞行员杰克·曼奇,但他印象最深的却是没能救下的另一位飞行员。老人回忆说:“一架飞机头朝下插在泥地里,机舱里的飞行员已经牺牲。”

  同学们安静地听着,也适时平复老人的情绪。“毛爷爷,你现在的生活很好,不会有战争了。”寻访小组成员陈丹青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老人渐渐恢复了平静,倚靠在躺椅上:“现在真的好了,那时候哪敢想有这样的生活。”

  历史是什么?战争亲历者的讲述,给予这群高二学生们极大震撼,这一次,他们都乐于做“参与者”。“战争是个黑洞,老人童年的美好生活无影无踪。我希望所有和我一样的青年人,接下来做一名参与者。”这是徐逸珊在寻访后随笔写下的感想。

  由于“杜立特行动”,促成了美国雷德温市与衢州市在1994年结为友好城市,并开启了衢州二中与雷德温定期互派教师交流等项目。衢州二中还开设了与“杜立特行动”相关的国际理解教育课题,每年开学初,通过陈列室的视频资料、历史实物,让新生们能了解到中美联合抗日、衢州人民勇救“杜立特行动”中跳伞美军飞行员的史实。衢州二中校长潘志强说:“与‘杜立特行动’相关的教育课题,一直是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这次寻访后,同学们会将感想发表在学校刊物上,这也是一个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他们营救了美国飞行员 2015-08-25 3989592 2 2015年08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