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爱劳动,为学生素养加分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几天前的选拔考试备受瞩目,题目全是选择题,共145道,考察的是新生们琴棋书画、生活常识、时政、逻辑、英语、理科综合等各方面的储备。最具话题性的是一道烹饪题:湿面和干面哪个需要煮更久?需要怎样的火候?居然难倒了一大批才子才女。

  竺可桢学院副院长唐晓武说,这题不难,生活中注意细节就能答出来。既然不难,为什么这些才学出众的同学却答不上来?

  一个原因是,老师和家长不希望看到孩子把宝贵的时间花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学生的“生活素养”长期以来是不被考察的。他们会记单词、记公式,但不会去关心“湿面和干面”。

  如果说,劳动是一种权利,那么被剥夺了这一权利的中小学生比比皆是。但家长和老师不会想到,如果孩子缺少劳动这一课,将来很难成长为一个有自我服务能力、有为他人服务思想的社会人。

  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家曾对美国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在西方一些国家,人们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和重视值得我们深思。

  德国总理默克尔下班之后会提着普通购物袋去超市买菜,她说,不管自己的工作是什么,下了班就是默克尔。德国人就是秉持这样的教育观,他们不会让自己的生活只剩下工作和学习,对他们来说,做家务是一种获得幸福的能力。

  美国的父母会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制订不一样的家务活清单,比如,两三岁的孩子可以帮妈妈把衣服挂上架、自己刷牙、浇花,睡前整理玩具。在父母看来,孩子参与家务,不仅仅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也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体验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美国孩子的独立与父母重视生活技能的训练分不开。

  日本的学校则会定期组织学生扫厕所:学校准备好各种专业的扫厕所装备,分配到不同任务的孩子要选择相应的工具。孩子们不仅要清除污垢,连墙面上的水分都要用纸巾彻底吸干。日本的父母对此很支持,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能从中学会为他人服务,在使用上也会更加珍惜,扫厕所其实是一堂生动的生活教育课。

  反观国内,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让学生感到劳动不重要,考好才重要。说到底,学生被学习压力驱赶着,放弃了习惯和品质的培养。

  好在教育界有识之士已经试图扭转这一缺失,尤其是我省实行新课改以来,大部分中小学都将劳动教育和生活教育引入新课程的建构。与课改相配套的录取制度改革也已经启动——高考朝着“一分为二”的方向行进,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和投入程度正不断加大。

  近日,教育部还联合多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鼓励中小学开展家政、烹饪、手工、园艺等课程,还可安排劳动方面的家庭作业,比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等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可见,教育部门已着手为中小学生争取“劳动的权利”。对于纠正教育中的偏差,态度明朗。

  我在各地的中小学采访时看到,与烹饪、手工、园艺等有关的选修课总是大受欢迎。今后,肯定会有更多的学生选择适合个人兴趣与才能的劳动技能型教育,而劳动课程的熏陶足以让每个学生对劳动多一分认识和珍惜,同时学会一些令生活更愉悦多彩的调剂方式。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浙大将“湿面和干面”列入题库时,我们已经清晰地听到了高校对家长和老师发出的善意提醒:知识和才艺缺一不可,爱劳动、懂生活才能加分!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爱劳动,为学生素养加分 2015-08-20 3985887 2 2015年08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