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朝文新智

青年评论聚焦戏曲

  本报杭州8月2日讯

  记者 吴孟婕

  一连两天, 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青年戏剧评论工作者齐聚西子湖畔,参加主题为“我们的戏剧——中国戏曲如何走向未来”的学术论坛,研讨传统戏曲的振兴。

  本次“西湖论坛”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省文联主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出席论坛成立大会暨首届戏曲论坛的全体代表还向广大青年戏剧评论工作者发出倡议:扎根本土,回到源头,做有情怀、有担当的评论者;立足当代,放眼世界,做有视野、有高度的评论者;直面现实,回归理性,做有情感、有温度的评论者;着眼未来,彰显个性,做有朝气、有洞见的评论者。

  “经典老戏有市场,是否就意味着戏曲只有复制和模仿大师才是‘王道’?” “当下戏曲舞台究竟是剧本‘荒’还是剧本‘慌’?” “传统戏曲能否搭上新媒体快车,更好地走向当代观众?”对于与会新生代戏剧评论家的新锐视角、犀利观点,本次西湖论坛学术主持、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表达了赞赏:“作为前辈,我们欢迎这样的较劲和质疑,也期待在公开平台上,不同学术声音的交流和碰撞能再多一些。”

  在罗怀臻看来,近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戏剧发展扶植举措,释放了一个尤为激动人心的信号:传统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的人格图谱、精神图像,而不是简单的商品或娱乐方式。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庞井君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与戏曲创作人才同样遭遇瓶颈的是评论人才。在新的历史机遇到来之际,西湖论坛作为一个常设机构,应从价值转型、视听转型、公共转型、融合转型四个层面,通过对戏曲艺术的“青年聚焦”,重构戏曲传播的新生态。


浙江日报 人文·朝文新智 00014 青年评论聚焦戏曲 2015-08-03 3968720 2 2015年08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