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金华农民10年践行生态种植

种粮不用杀虫剂

  本报金华7月23日电

  记者 徐贤飞 通讯员 陆旭升

  金华有块粮田,10年不用杀虫剂,水稻依然长势喜人。眼下,正值早稻齐穗季节,记者在婺城区汤溪镇九峰山脚下这块600余亩的粮食基地看到,田塍上长满杂草,蜘蛛结网,青蛙和泥鳅在游动。

  “我靠这些就可以不用杀虫剂了。要用农药,也只用生物农药。水稻亩产量在450公斤以上,不比别人差。”稻田主人——汤溪镇寺平村种粮农民戴天德骄傲地说。

  田越来越难种,米越来越不安全,这让种粮多年的戴天德很焦虑。10年前,金华市植保站想建立“水稻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实验示范区”,引进国际水稻所、省农科院技术,合作规划稻田生态修复项目,立刻被戴天德“抢中”。

  “专家说,化肥过量使用、利用率低,是造成水稻害虫猖獗的原因之一。而害虫变多,用药就要增量。如果不改变这样的恶性循环,我们的田就要被毁了!”戴天德说,他一步步按照植保专家的要求,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别人田里忙着拔草时,他忙着种草。戴天德说:“这可不是普通的杂草,而是我们植保专家经过多年反复实验筛选出来的功能性杂草——香根草。”

  据金华市农科院植保专家、高级农艺师周小军介绍,香根草会发出一种香味,引诱水稻螟虫到草上产卵,而当卵孵化成幼虫吸食香根草的汁时,会被香根草毒汁毒杀,水稻被侵害的概率大大降低。

  除了香根草外,戴天德他们还在田塍上分批种植芝麻,并在田边留草和撒种草花籽,冬季种植绿肥,这些能给害虫的天敌——寄生蜂、蜘蛛提供替代寄主、食料和庇护所,改善天敌生存的微气候;通过生境调节和昆虫行为的调节保护天敌,提高稻田生态系统对水稻害虫的生物防治效率。

  为让青蛙、蜘蛛和寄生蜂有个栖息地,专家们还在稻田中间建了“小岛”,种上茭白、波斯菊、千金子等植物,为水稻害虫的天敌提供越冬、越夏场所,并让他们在农事操作时不受干扰,繁衍生息。

  大自然的奥妙,就在于共荣共生。种了“杂草”,“养”了蜘蛛后,在金华多地爆发稻飞虱时,戴天德的粮田都经受住了考验,稻米产量保持稳定。

  戴天德表示,虽然种植香根草、芝麻等人工成本增加,但是省下以往一季水稻每亩200元的施药费用、人工成本,总体成本不会增加很多。而且,由于不用杀虫剂、只使用少量生物农药,产出的稻米能在市场上卖出一公斤20元的高价。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种粮不用杀虫剂 2015-07-24 3958535 2 2015年07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