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揭下贪官的画皮

  朱海兵

  如今,不少贪官成了“葛朗台”。江苏省镇江市民防局原局长朱冬生就是一例:一方面,他大肆受贿,把持审批权,搞权钱交易,受贿195万元;另一方面,他节俭至极,为省汽油费,经常坐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去乡下买当地有名的豆制品。

  类似的“葛朗台式”贪官并不少见。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骑车上班,家中却藏有上亿元贪腐现金;贵阳市政府原市长助理樊中黔一双皮鞋底子换了3次还在穿,受贿的赃款却塞满了整整5个保险柜;还有经常“一日三餐稀饭馒头”的贪官祁崇岳、“棉布背心穿30年”的贪官曹培武……

  以往,人们往往把节俭视为清官的一个特征。但这些“葛朗台式”贪官用事实告诉人们,节俭与清官不能画等号。尽管与“表哥”杨达才、“LV皮带哥”李建国等 “穷奢极欲式”贪官不同,但他们贪婪的本性没有二样,犯罪的性质没有不同。反而更需警惕的是,有了杨达才之类炫富被抓的教训,贪官装穷的可能性只会更大。

  由此可见,反腐不能靠偶然的“爆料”,也不能靠习惯的“常识”。揭下贪官身上披的各种“画皮”,必须靠强而有力的制度约束、疏而不漏的权力监督。只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把权力的运行置于社会监督的阳光之下,才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道。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揭下贪官的画皮 2015-07-23 3955121 2 2015年07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