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老人章恒声50年省吃俭用——
一颗善心济贫困
本报记者 袁艳
市委报道组 王寅锋
盛夏时节,74岁的兰溪老人章恒声已在张罗着为西藏群众募集冬衣。仓库里,一包包衣物已经整装待发。“这里有上千件棉衣,要送到西藏困难群众的手中。”说起慈善,老人总是神采飞扬。
章恒声不是企业家,也不是退休干部,早年只是摆摊挑担叫卖的小商贩,晚年也没有退休金。50年来,他先后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500余次,个人累计捐赠钱物价值50万元,经他多方募集善款上百万元。很多人难以理解,眼前这位清瘦的七旬老人,如何在50个春夏秋冬里坚守心中的那份纯净,为何在慈善路上如此孜孜不倦。
行善家风耳濡目染
老章告诉记者,自己坚守慈善,与父母对他的影响分不开。
章恒声是章恒升酱园第五代传人,12岁就跟在父母身边做事学手艺。父母经营酱园期间,数十年如一日捐钱施米送衣,经常烧数十公斤大米饭、一大锅菜救济贫苦百姓。
父母的慈善之心和言传身教在章恒声心中埋下了“做个善良人”的种子,并让他将行善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即使后来,因为变故家业衰落,年轻的章恒声为了生计,挑担走村串巷卖酱油,每天来回40华里路,也不过赚一元钱,但遇到贫困人家他非但不收钱,还经常另外接济他们。
从最初救济别人两元、5元、10元,到后来成千上万元地捐款,这些钱都是章恒声挑担卖货、打工赚钱,一分一厘积攒下来的。
“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钱要用在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上。”章恒声很早就和3个子女“约法三章”:财富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身后不会给他们留钱财,把积蓄全部捐给慈善事业。
50年来,章恒声没有买过一件衬衫,穿的都是儿子淘汰下来的旧衣服,不舍得买水果。至今,他和老伴吃住都在10平方米的房间,墙壁已经斑驳。
为了支持老章做慈善,妻子在食堂当洗碗工,每月赚近千元钱贴补家用。“这么多年,老伴一直默默支持我,真是亏待她。可她总说,跟着我心里踏实。”老章说。
记者在一份新春捐款清单上看到,章恒声祖孙4代13人都参加捐款,虽然数额不算大,却满溢着这个家庭行善慈爱的质朴家风。“我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都是普通工人,没有赚大钱,但是我一直告诉他们,做慈善重在一颗心,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少事。”老章说,他希望将这样的家风传下去。
爱心足迹遍及乡野
“章爷爷,再过几个月我就要小学毕业了,我一定好好读书,记住你的教诲,做一个好人……”这是几个月前,云山小学毕业生芦莞尔给章恒声写来的信。
6年前,一场变故,让8岁的芦莞尔失去了父母,爷爷奶奶带着她到城里当清洁工,因为户口问题,芦莞尔要在城里读书的话,需要交纳借读费。章恒声知道这祖孙3人的困难后,先后7次跑教育部门、学校沟通,最终在他的努力下,1万多元的借读费被减免。
为了给贫困学生筹措学费,他经常不辞辛劳到一家家企业去募集助学金;为了省下打车钱,他尽量徒步或坐公交车来回奔波,多次因劳累晕倒在路边……
有一次,老章冒着大雨外出募捐,跑了4个地方,回家后就病倒了,家里人把他送到医院看病,挂了3个多小时盐水才缓过神来。
50年来,章恒声救助过的贫困学生、困难家庭、流浪汉,已经数不胜数。
马涧镇的小乐今年就要读初中了。小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外婆双目失明、妈妈患病,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爸爸一个人身上,一家人生活过得清苦,巨额的医疗费成了沉重负担。为了救治小乐,老章一家一家企业跑,一遍遍讲述着小乐的遭遇,大家都被老章的爱心所打动。经过一个月的奔波,当章恒声将筹到的4.5万元钱交到小乐一家手中时,小乐的外婆流泪了:“我做梦也没想到,苦命的外孙女遇到这么多好心人。”
良善种子播撒大地
50年来,章恒声一直保存着他经手的每一笔募捐和善款去向的记录。他说,这些都是大家爱心的见证。
章恒声希望,将来有一天,成立一个慈善机构,让更多人行善做好事。
如今,这个梦终于变为现实——在他的倡导下,2014年,经民政部门批准注册,兰溪市积善堂爱心会成立了。
当他将自己数十年挑担卖酱油、针头纽扣积攒的10万元钱交到爱心会财务人员手中时,大家都动容了。这笔钱是他和老伴的最后一笔积蓄,是他们的养老钱。“有子女可以养我,我想用这些钱设立一个爱心基金。”老章举动感动了别人,唤起了更多人的慈善之心。一年多来,已有9家企业和近百名会员加入积善堂爱心会,有160多名爱心人士捐款,募集善款80多万元,参与扶贫助学、五水共治、助老助残等公益事业。
令章老欣慰的是,他一直秉承的行善家风,不仅在自己的家庭传承,而且正在传递到更多人家。如今,积善堂的5名正副会长就是他的“接班人”,行善的队伍正不断扩大。
为了弘扬章恒声的大爱精神,传递正能量,当地政府专门开设了积善堂展馆,并作为兰溪青少年道德教育基地。这个暑假,章老和他的“接班人”们已奔走在兰溪的乡间,调查排摸贫困生家庭。今年,积善堂准备资助300名中小学生,让有困难的孩子们顺利走进课堂学习。
一顶草帽、一双布鞋、一个旧拎包,乡间小路上,这位慈善老人的脚步依然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