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养生

“小鸟”在此放飞健康人生

我省又增加一个聋儿康复点

  本报记者

  很多时候,聋与哑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很小的时候,如果耳朵聋了,就无法学会语言,不会说话。但专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因病因药或其他因素致聋的孩子,尚余残留听力,通过加装耳蜗,进行特殊教育,能让这些聋儿具备、恢复语言能力,甚至可以恢复到正常人一样;而没有一丝听力的先天性聋儿,同样可以局部恢复语言能力。于是,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语训机构出现了。最新的关于聋儿的福音是:杭州市余杭阳光语训中心近日正式开班,2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聋儿,成为幸福的“小鸟”,在宽敞明亮、设施先进的教室里接受最先进的语言康复训练,追逐迟来的交流梦想。从此,我省又多了一个聋儿康复点。

  此前,余杭区一直没有一个专业的语言康复训练学校来收纳这些孩子。为了切实解决在余杭创业、生活的聋儿父母的后顾之忧,更为了这些聋儿的未来不再“残缺”,余杭区残联决定将创办聋儿语训学校作为2015年区残联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定下后,一场爱心接力开始,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杭州市残联也大力支持这个设想,多名负责人到余杭实地考察、选址,并推荐杭州爱心聋儿语训中心承担语训部的教学任务。

  成立于1994年的杭州爱心聋儿语训中心,是浙江省二类康复机构,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中心教学主任邵旭静,是全国首届13个、浙江省2个“AV”级听觉口语老师之一。二十多年来,先后有全国各地17个省市的2000多个学生在此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最终563名学生达到国家4级康复水平,887名达到3级康复水平,这些孩子的健康人生,就是从这里起步。

  新开张的语训中心,实行全托制,拥有先进智能的教学设备、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统一购置的床铺衣被,整洁宽敞的厨房餐厅,安全新颖的活动设施,聋儿们将在崭新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从这里打开一扇通往缤纷世界的大门。


浙江日报 养生 00012 “小鸟”在此放飞健康人生 2015-07-22 3936063 2 2015年07月22日 星期三